2017年,鐵塔公司成立2年,以下場景:
某移動:“我們要在宋家莊裝個基站,立項都半年了,鐵塔咋還沒建好呢?”
鐵塔公司:“兄弟啊,不是我們不幫助你,那邊物業要價很高,光是入場費都要求800萬了,每年還要求維護費100萬,這錢還沒落實呢?”
某聯通:“神馬?這么貴,3年前我們自己建都沒這么錢呢?”
鐵塔公司:“那是老黃歷了,現在物價漲上去了,業主反對,物業要高價,目前這點銀子不夠花啊?你們能不能自己先去搞定物業???”
某電信:“那這個基站還得加多少錢呢?”
鐵塔公司,伸出五個手指頭,三家電信運營商驚訝地齊問:“50萬?”
“不,每家500萬起…..”
(以上場景純屬虛構,不承擔法律責任)
鐵塔公司在上周五揭牌了,其行動速度之快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想象。有媒體稱之為三中全會后打破運營商壟斷和混合所有制落地。根據媒體報道,工信部副部長尚冰表示,通過專業化運營來維護基礎設施,有利于促進專業化分工合作,避免惡性競爭,最終將使廣大電信用戶得到實惠。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透露,鐵塔公司將成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試驗田,積極引入非公有資本。
我們來琢磨一下鐵塔公司。
第一個問題,鐵塔公司是壟斷嗎?
鐵塔公司成立后,三大運營商原則上不再自行建立鐵塔,而是采用向鐵塔公司租賃的形式。先做新增基站建設,再逐步將存量基站裝入。毫無疑問,鐵塔公司就是獨家壟斷的。
鐵塔公司獨立壟斷跟上下游談判時,就能利用壟斷地位。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問題是一家壟斷鐵塔公司能給運營商省銀子嗎?他愿意替運營商干臟活苦活累活嗎?他會不會反過來跟三家運營商說,你們自己把事情都做好了,付錢,我再來簽字!
第二個問題,怎么定價?
鐵塔公司提出來采取“三低一保”策略,即“鐵塔公司價格租賃低于國際同類公司,低于當下市場公共價格,低于三家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價格。一保是保證基礎運營成本。”
“鐵塔公司價格租賃低于國際同類公司”
這是大面上說法。中國國土面積巨大,不同地域的成本差異顯著。具體到某個基站來說,上海市中心黃金地段和西藏阿里偏遠地區的基站成本可能差很遠,能拿出來跟國際比嗎?
“低于當下市場公共價格,要低于三家現在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租賃價格”
這是可以具體量化數值。但這個價格只代表三家運營商在現在這一刻的市場價。過幾年之后,你能再說這個價格是高,還是低了嗎?因為不能你拿幾年前市場標桿衡量。
“保證租金水平能涵蓋鐵塔公司的基礎運營成本”
這句話說白了鐵塔公司是企業,要能自負盈虧,要賺錢。怎么才是能涵蓋成本呢?鐵塔公司會不會把各種合理不合理的費用都涵蓋在內呢?在一個壟斷環境下,鐵塔公司一定會設法做大成本而獲取更高的利潤。
什么是市場化?經濟學的解釋是在開放的市場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競爭的優勝劣汰為手段,實現資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最大化目標的機制。
市場經濟的好處是通過供求關系,形成一個市場化的價格,代表在那一刻市場化定價就是合理的、公允的。甭管以后漲跌,市場價就代表交易這一刻供求雙方愿意買賣的價格,它就是合理的。
任何一家處于壟斷地位的企業,一定會設法利用其壟斷地位來獲得利益最大化。因此,破除壟斷最好的方式是放開市場,允許多家民營企業直接參與市場競爭。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就能形成真正的市場化。
第三個問題,壟斷企業搞混合所有制合適嗎?
鐵塔公司表示一年到一年半后,開始引入民資,搞混合所有制。
一家壟斷企業一定會設法獲取壟斷利益。這是任何一家民營資本都希望能參與的盛宴。引入民營資本,搞混合所有制?
我更相信能進入這一壟斷領域的資本一定不是普通的民營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