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即將發布的加密貨幣屬性暫且不問,但此舉在為區塊鏈技術的落地上提供了一個方向。社交+的模式不僅將社交平臺用戶盤活,更是該類主流為年輕人的社交媒體的一次大整合。
Facebook將其三個應用程序 - WhatsApp,Messenger和Instagram 連接起來,這項整合過程將持續一年。由于這三個程序巨大的用戶人群,未來其加密貨幣可能達到27億用戶。通過Facebook的加密貨幣,WhatsApp和Facebook自身平臺的用戶將可能在親朋好友之間即時轉款。Facebook此前已經同一些加密貨幣交易所磋商,討論向消費者出售Facebook的這種加密貨幣。
Facebook并不是最先想盤活用戶的。Telegram和Signal也在打造自己的加密貨幣,韓國版微信Line和日本版微信Kakao 也已經有行動,尤其是日韓目前用戶群里最大的LINE。區塊鏈技術在交易支付的優異表現,讓各國不得不引起注意。
區塊鏈引起的日本支付大戰
從去年開始,LINE,支付寶,微信,甚至老牌的Pay Pay都開始打起了補貼戰。據日經新聞報道,僅在日本福岡地區的在線支付,就有Line Pay、樂天Pay、Origami Pay、福岡銀行的Yoka Pay以及雅虎的PayPay。
其中支付寶和LINE走得最為轟轟烈烈。
上個月底,日本三大銀行之一的瑞穗宣布與支付寶合作為赴日中國游客提供線下移動支付服務,并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通過支付寶遍布亞洲的本地錢包合作伙伴服務更多的外國游客。瑞穗此舉單獨看可能只是戰略合作關系。具體請參看鏈得得之前分析:【鏈得得獨家解析】日本三大金融巨頭組團發行數字貨幣,打通支付寶。
但是緊接著瑞穗金融集團(FG)于22日聲明,即將于10月結束與Credisaison的合作(美國的信用卡機構),并拋售所持有的與Saison合作的下屬子公司UCCard的股份。瑞穗與Saison的合作是一次銀行系統與交易系統的聯動嘗試,但由于大戰略方針的不同,最終還是以放棄告終。此后,瑞穗銀行將以其旗下Orientcoporation和UCCard為中心,推進其信用卡業務。
信用卡結算,是日本無現金化的過渡階段,新一代的二維碼支付乃至數字貨幣的結算方式,是日本在區塊鏈這一科技中看到的希望之一。鏈得得駐日研究員曾經就在【深度】發達的貨幣功能,解析日本數字加密貨幣發展的源動力文中提到過,日本區塊鏈資源集中在日本的3大銀行集團中,其中瑞穗是區塊鏈發展的主角之一。近日,瑞穗宣布開發J Coin,并將推出基于其銀行系電子貨幣平臺的二維碼支付服務,大力推進日本建設“無現金社會”。
而這也不是瑞穗的第一次宣布與傳統金融機構的決裂。
1月底,3大金融集團宣布手機號碼轉賬實驗中止,三家銀行均表示,目前主要著重在本公司自己開發的服務上,沒有必要三家聯合開發。“合資企業是它們各自努力的復制品,因此沒有必要繼續下去。”當時的技術開發全部由富士通接洽,富士通還在開發用于點對點匯款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但是一直以來進展不大。
瑞穗還有一個外援,即日韓最大的社交媒體LINE。
LINE體量發展很快,主要原因與微信一樣:有穩定的年輕用戶。首先,線上支付最容易被年輕人接受,而知道數字貨幣支付的人群,也是年輕人居多。這一特性決定了數字貨幣支付方面的普及肯定會先從新支付見長的社交媒體開始。
LINE與微信的差異在于,雖然韓國的線上支付發展較早,但是日本的LINE支付的普及,是從去年年底才開始的。去年12月,LINE宣布砸了100億日元,開拓日本線上用戶。2018年8月日本綜合研究所輿論調查顯示,仍然有36%的用戶希望一直用現金。屆時,韓國已經基本實現90%的無現金化,而中國也有60%的無現金支付,日本只有20%。
所以,如果沒有支付寶的沖擊,日本甚至還沒有進入二維碼支付階段。不過,區塊鏈技術的普及,挽救了日本要命的“現金主義”消費觀。上月開始,支付寶就開始布局打開日本用戶市場,打出境外羊毛活動,筆者領到了5.8元紅包。
支付寶的境外紅包
本次瑞穗選擇牽手支付寶,雖然與區塊鏈核心技術無關,但是筆者認為,也是瑞穗區塊鏈布局的一大步。
正如鏈得得駐日研究員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日本傳統金融機構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完全聯手實施上很難,因此在這場快戰中勝算并不大,具體請參看鏈得得之前分析:【鏈得得獨家】安倍表態力挺區塊鏈,日本市場小陽春乍現。
那交易所勝算幾何?
交易所在支付方面的優勢極其明顯,尤其是日本的幾大持牌交易所,平臺優勢盡顯。日本數字貨幣交易業協會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5月10日,日本已經有超過66個在線平臺、255個公司能直接比特幣支付結算。具體店鋪數據也由日本金融廳給出:能用BTC結算的店鋪已經有52190家,能用ETH結算的有80家,能用FSCC、NCXC、CICC的各有2家店鋪,現在數據只會更多。
其中bitFlyer和SBI 旗下交易所VCTRADE更是在實體店布局積極,而GMO則要以企業用戶為目標,發展數字貨幣的支付、交易業務。但是,交易所的局限在于,自己無法合法的發幣,體量上也遠遠沒有老牌金融機構大,在STO方面更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