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區塊鏈無孔不入,幾乎滲透到各個行業的業務場景。
萬億級別的供應鏈金融,因參與主體之間的不信任,以及商票、銀票難以流通等問題,讓區塊鏈從業者似乎找到最佳應用場景。
來自艾瑞發布的《2018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萬億。
無論是銀行或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巨頭,抑或是傳統制造業的領頭羊,更或是形形色色的創業公司,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供應鏈金融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切入點。
一場浩浩蕩蕩的技術革命,仿佛要在萬億市場里迎來爆發。
藍海市場
供應鏈金融,有什么來頭?
從資金供給角度,供應鏈金融是指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起來,提供一個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把資金當作供應鏈的溶劑。
舉個例子,企業A生產服裝,在接到企業B訂單后,發現不夠資金采購原料,于是拿著合同和訂單憑證去找銀行C借款,銀行C根據訂單真實性和企業征信情況,進行放貸,待企業A收到企業B剩余款項后,再把本息還給銀行C。
說起來容易,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卻蝸步難移。
參與主體之間的不信任,商票、銀票的難以流通,都成了制約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因此,這催生了“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模式,也給了區塊鏈從業者切入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絕佳機會。
在傳統體系下,“貿易”和“融資”是兩個分離的環節,企業A、企業B做完貿易以后,A拿著貿易信息找銀行C融資,銀行C擔心企業A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要花費很大的代價來做驗證。
如果利用區塊鏈技術,只需將企業A、企業B、銀行C的信息都上傳到聯盟鏈上,企業A和企業B做貿易的同時,銀行C就可以“見證”。這樣一來,企業A拿著貿易信息找銀行C融資,銀行C可以從本地見證到的數據里面核對真實性。
“我們在與攀鋼合作的時候,就遇到過這個問題。攀鋼和華夏銀行都不會采用對方的系統,只有將雙方信息都在一個可信的系統上,才能給雙方鏈接”,布比區塊鏈CTO王璟說,“于是我們將他們雙方的信息都放在聯盟鏈上,雙方都可以隨時驗證數據的真實性。現在攀鋼每個月通過壹諾金融平臺走的商票已經有1億多了。”
某種意義上說,區塊鏈技術幫助解決了供應鏈金融的痛點。
目前,“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主要有三大派系:
第一種,銀行系,由銀行主導開發并使用的平臺,比如平安集團下屬金融壹賬通發布的“壹企鏈”智能供應鏈金融平臺,中信銀行推出的“信e鏈—應付流轉融通”等。第二種,巨頭系,主要有螞蟻金服的螞蟻區塊鏈、度小滿金融、騰訊區塊鏈、TCL、富士康等。第三種,創業公司,比如壹諾金融、共贏鏈、趣鏈、33復雜美等。
2018年結束,經歷了一輪區塊鏈泡沫化之后,“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這種模式不僅沒有降溫,反而有星火可燎原之勢。
一時間,這種模式被專家學者認為是區塊鏈技術最實際的應用場景,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趨之若鶩
6年前,冬季,寒風凜冽的上海,發生了臭名昭著的鋼貿事件,震驚全國。
鋼鐵企業通過偽造倉單、重復質押等違法操作向銀行申請貸款,最終導致300多人入獄,700多人被通緝,以及近100億美元壞賬。
“由于銀行不具備審核整個貿易流程的能力,只能選擇相信第三方進行風控,如果第三方出現騙貸現象,銀行就會非常被動。”供應鏈金融專家陳盛東告訴鋅鏈接,銀行在面對違約時,也沒有處理質押品能力。
自鋼貿事件以后,即便是明知供應鏈金融領域市場空間很大,銀行也不愿再次進入。
談起供應鏈金融,銀行為之色變。
因為在實際操作中,銀行不得不面對三大風險:
貸前,銀行對供應鏈金融的審核主要是企業提供的材料,可能會存在部分中小企業借助供應鏈金融貸和普惠金融優惠政策騙貸的情況。貸中,中小企業會挪用資金從事生產之外的事情,比如發放員工工資等,沒有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現金流,也減弱了企業日后的還貸能力。貸后,中小企業的經營不穩定可能帶來的信用風險問題。
直到近兩年,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技術興起,中小銀行才對供應鏈金融有所松動。
浙商銀行搶在前頭,推出了區塊鏈技術和供應鏈金融結合的產品“倉單通”。
從實際操作看,通過“倉單通”平臺,存貨人可以把提貨單、倉儲貨物轉化為標準化的區塊鏈電子倉單,既可將其向受讓人轉讓交易,又可質押給銀行獲得在線融資。提貨時,倉單持有人可憑合法取得、非質押的區塊鏈倉單向倉儲監管方提取貨物,將線上掛牌交易、線下實物交割同步進行,從而減少在傳統模式下的交易環節,提升業務的安全性、合規性和時效性。
據悉,2018年9月末,浙商銀行的首筆系統對接“倉單通”業務——“珠海港倉單通”平臺已落地運行。
除了提升安全性和時效性,銀行還想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供應鏈金融的增信難題。
在雄安新區,華夏銀行“鏈通雄安—區塊鏈—供應鏈”產品首筆放款已成功落地。該產品在雄安集團區塊鏈應用和實施團隊的支持下,以雄安集團信用為基礎,借助區塊鏈平臺的數據溯源、行為規范、資金管理等功能,為雄安建設的分包商解決工人工資發放、原材料采購等資金問題。
面對廣闊的市場,互聯網巨頭和傳統制造業巨頭自然不會放過這塊“肥肉”。
早在2018年4月,騰訊區塊鏈就推出了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
據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介紹,供應鏈金融的解決方案采取以源自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為底層資產,通過區塊鏈實現債權憑證的流轉、保證不可篡改、不可重復融資,可被追溯的模式。
在實際操作中,騰訊利用區塊鏈技術把傳統企業貿易過程中的賒銷憑證,轉換為一種可拆分、可流轉、可持有到期、可融資的區塊鏈記賬憑證。
以比亞迪的應付賬款為例,假設它的應付賬款相當于一個債務憑證,那么區塊鏈就是把這個債務憑證數字化,在區塊鏈上記錄它的流轉。只要比亞迪已承諾付款,上游企業便可以把票據切分,流轉給他的上級即二級供應商、三級供應商等。
比如,比亞迪給一級供應商提供了1000萬憑證,一級供應商本身不缺錢,就可以拆分800萬給二級供應商,二級可以把收到的500萬再拆分給三級供應商,依此類推直至十幾級供應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資金更靈活、更高效且覆蓋面更廣。
蔡弋戈說:“小微企業單獨融資,給付的成本利息會在10-20%左右,而通過該供應鏈條上獲得的融資,成本會低于10%。”
2019年1月,螞蟻區塊鏈也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協作網絡——螞蟻雙鏈通。
其業務邏輯也是依托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以產業鏈上各參與方之間的真實貿易為背景,讓核心企業的信用可以在區塊鏈上逐級流轉,從而使更多在供應鏈上游的中小微企業獲得平等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務。
除了BAT等互聯網巨頭以外,以富士康為、華為為代表的制造業,也開始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供應鏈金融的問題。
不過,無論銀行,還是巨頭們,都無法吃掉整個市場。
對其他有意愿切入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業內說法是,撿傳統金融的“漏”——銀行不愿意做的臟活累活,那我們撿來做,總有縫可以鉆。
“供應鏈金融實際上是一門B2B的生意,你看到有哪個企業把B端市場都壟斷了嗎?”共贏鏈創始人徐立說,每一個企業都可以做一條聯盟鏈,企業與企業之間又是一條聯盟鏈,市場空間太廣了。
并且,采用區塊鏈技術后整個平臺內不存在資金池,也不會產生類似P2P平臺私自挪用資金的問題。
“平臺內交易的信息都只是數據,不涉及任何現金,只有當核心企業承兌應收、應付賬款時,才會有現金流出。”,徐立說,所有上鏈資產都采用區塊鏈技術穿透到底層,全程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政府可以隨時監控。
此外,從2017年起,政府接連出臺多項政策鼓勵供應鏈核心企業、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
“區塊鏈作為一項新的技術本身市場認可度就較低,它需要一些外部因素去推動。而國家扶持則可以讓監管機構和相關產業都合力去推進。”王璟說,我們能夠與貴州銀行、攀鋼合作也有這些因素在里面。
據鋅鏈接觀察,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供應鏈金融平臺嵌入區塊鏈技術的業務邏輯都大同小異,區別只是產品名稱不同。
“金融是一門古老的生意,對于很多互聯網企業來說,他們并不懂保理、票據貼現如何做。同樣,傳統金融機構也不懂如何操作區塊鏈。”萬聯網金融分析師許書川說,兩者之間的信息差,導致了互聯網企業入局供應鏈金融的可能性。
就像當年的互聯網金融想改造銀行一樣,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想利用區塊鏈技術去改造這個生態的從業者,也趨之若鶩。
但能否真正撼動這個錯綜復雜的生態,一切都是未知數。
是產業補充,還是偽命題?
“區塊鏈加供應鏈金融就是個偽命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行職員說。
對銀行來說,區塊鏈技術對供應鏈金融業務沒有帶來質的提升。在記賬方面,銀行只要保證各機構對賬正確即可,并不需要過分追求速度;在溯源方面,銀行的記賬方法完全可以追溯,并沒什么特別。
供應鏈金融市場太大,哪怕各路玩家拿走一塊蛋糕,在銀行眼里,也不值一提。
但對于企業來說,能解決供應鏈金融固有難題——參與主體之間的不信任,以及商票、銀票難以流通等——已經算是莫大恩惠。
在東莞經營模具廠的謝軍告訴鋅鏈接,“現在做生意,基本都要墊資,一旦遇到拖款,便只能依靠貸款來維持工廠的運作。”
在接受鋅鏈接采訪時,謝軍已經將自己的房子、車子拿去給銀行抵押,用于給工人發工資。
他說,“一年到頭,累死累活,賺的錢全部還利息了。要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再也不會開工廠了。”
而謝軍只是中國8000多萬中小企業主的縮影。
據《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報告顯示,中國40%的中小微企業存在信貸困難,或是完全無法從正規金融體系獲得外部融資,或是從正規金融體系獲得的外部融資不能完全滿足融資需求,有1.9萬億美元的融資缺口,接近12萬億元人民幣。
鋅鏈接創始人龔海瀚說,“信用是金融的核心,區塊鏈技術實際要解決供應鏈金融的信用問題。作為探索已久的應用場景,已初步具備一定可操作性,那我們還應該從企業角度考慮,如何降低技術門檻,讓更多傳統企業也能從中獲益。”
供應鏈金融關系到中國制造業,甚至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在此之下,萬億市場,藍海爭奪,各方機會很大,看誰能掘金。
作為底層技術,區塊鏈給供應鏈金融注入新鮮活力,至于能否煥發新生,沒人知道,但是似乎所有人都已經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