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透式監管是關鍵
近年來,隨著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與規模的不斷攀升,業務類型開始橫跨不同行業、不同市場與不同機構。
然而,資管行業中卻亂象叢生,諸如多重嵌套、杠桿疊加、明股實債、監管套利、非法從事資管業務等不斷涌現,相關監管部門也存在難覆蓋、難查核、難追溯等問題。
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與金融科技的來臨,讓金融風險經過業務層面的復雜結構化處理和技術編程后,隱蔽性大大增加。這無疑會顯著加大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且不利于系統性風險的防范與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障。
也正因為如此,如何進一步完善資管業務監管制度一直都備受關注。盡管各監管部門都出臺了本行業的資管業務規范文件,但始終沒有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
追本溯源,在于分業監管體制下,不同類型機構開展同類業務的行為規范和監管標準不夠統一,而“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現狀也難以讓監管部門實現對資管業務的全流程監控和全覆蓋監管。因此,欲助力資管業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當務之急便是轉變監管理念,強化監管統籌,并按業務屬性確定行為規則和監管主體。
基于上述背景,“穿透式監管”的概念應運而生,具體是指透過金融產品的表面形態,看清金融業務和行為的實質,將資金來源、中間環節與最終投向穿透連接起來,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甄別金融業務和行為的性質,根據產品功能、業務性質和法律屬性明確監管主體和適用規則,對金融機構的業務和行為實施全流程監管。
穿透式監管旨在打破層層嵌套,降低杠桿,改變投資者不能清晰看到底層資產方面的現狀,為解決上述資管新規后的監管重點與資管行業的普遍痛點,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基本理論框架。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分散,缺乏統籌協調,而且場內與場外、不同金融基礎設施之間互聯互通不暢,信息登記系統也處于分割狀態。同時,資產管理業務統計分散在各行業監管機構,數據收集、信息統計、風險監測等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對最終投資者和底層資產的穿透核查困難較大。為此,迫切需要找到能夠突破現實桎梏的技術,以便穿透式監管能夠真正落地。
二、區塊鏈技術或將成為賦能穿透式監管的解題之匙
監管機構扮演的角色是金融系統中秩序的守護者、規則的制定者以及沖突的制裁者,除了依托法律法規的監管執行準繩外,還需要真實有效可信的數據作為保障,方可達到監管的最終目標。
關于數據,其核心包含兩個空間與時間兩個維度。前者涉及到數據體量、覆蓋范圍、是否向下觸及消費者、向上觸及生產者等領域;而后者則是強調數據的及時性、真實性與有效應。可以說,這兩個維度的建設程度與穿透式監管的實現,以及我們在適應新時期監管要求上的完成力度都是休戚相關。
日益成熟的區塊鏈技術,剛好能夠完美契合這一監管場景與要求。
眾所周知,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由密碼技術、共識機制、點對點通信協議、分布式存儲等多種核心技術體系高度融合(結合)形成的一種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其本質則是一套去中心化的記賬系統。
區塊鏈技術憑借自身分布式共享賬本、去中心化、透明性、隱私保護、節點控制、信息的不可篡改與可追溯等特點,真正把各個機構和個人映射到虛擬世界,匯集世界上不同人群、不同權利群體的共識,實現了價值的全球實時流動,并正在被廣泛應用在傳統金融業之中。
具體到資管行業,區塊鏈的上述技術特點為解決穿透式監管的實現提供了一把解題之匙:
首先,實時監控交易信息與底層資產。
區塊鏈可以提供去中心化的系統運行機制,打破了互聯網的治理邊界,讓數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開透明,并基于分布式數據存儲,提高了數據可追溯性。至于監管機構,只需要成為區塊鏈上的其中一個節點,便可追溯每一筆交易的歷史痕跡,并實時監控其他用戶節點的交易信息,看清底層資產,防范風險事件的發生,且無需等到事后申報。這便做到了所謂的“穿透”,大大降低了監管難度。
其次,確保數據的真實可信。
數據一旦被區塊鏈記錄,就會在全網傳播、達成共識并存儲,而基于數據廣泛分布在全網節點之中的格局,任何人單方面篡改數據都是不可能的,這一特性確保了數據的真實可信。而在資管行業中,任何資金往來的雙方都不能偽造業務數據,從而使得資金的清算、結算與審計更為可靠。
最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區塊鏈上的數據共享還可以提高金融服務中信任傳遞的效率,降低各個環節的交易成本。倘若把企業應收賬款一類的有關數據納入區塊鏈的存儲網絡,而數據的多方共享,對各種監管的模糊地帶(如一些新興互聯網金融業務)也提供了保障,并能夠起到風控和征信的作用。
三、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資管行業監管新思路
除了可以從技術層面賦能“穿透式監管”外,區塊鏈還可以在以下兩方面應用于資產管理行業的監管:
第一,加速分業監管向全面統一監管轉變的步伐。
在過去的分業監管時代,由于各監管部門之間協調機制的缺乏,導致監管信息相互封鎖,難以形成監管合力,這也帶來了一系列弊端。
對此,基于日益成熟的區塊鏈技術,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監管部門可以部署區塊鏈節點,形成所謂的“監管共同體聯盟”;在銀行、券商、信托、資管等機構同樣部署節點,從而與“監管共同體聯盟”構成一個業務數據的閉環。
這樣一來,各種交易信息與資金往來都可以即時動態地被監管部門掌握,而數據在監管部門之間的共享,還能有效抑制監管套利,在完成監管穿透的同時,還加快了向統一監管轉型的步伐。
第二,協助監管部門高效識別風險。
類似地,在管理人、投資人、項目方與監管機構部署區塊鏈節點,并借助區塊鏈技術監管審計功能中的反洗錢與身份識別的能力,實時監控與掌握關聯方的身份信息與資金流向,以及相關產品的銷售信息、合同信息等,準確定位關聯交易是否符合監管要求,解決以合法交易掩蓋非法交易、交易關系不清、交易統計不準確、交易匯報不及時的問題,從而達到“強調事前、加強事中、管住事后”的監管效果。
總體上看,區塊鏈技術可以憑借其自身固有的特性與優勢為監管資管行業注入新的能量,且能滿足穿透、動態、高效、即時、精準的監管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資產管理業務的安全性與透明性,更好地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并服務于實體經濟。
不過,如何理解當區塊鏈融入實際的金融場景后,金融管理機制、業務流程、交易模式可能出現的變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新課題,值得我們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