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審議通過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共計24條,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
《規定》明確了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責任,規范和促進區塊鏈技術及相關服務健康發展,規避區塊鏈信息服務安全風險,為區塊鏈信息服務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
生于亂象:行業良性發展的保證
區塊鏈是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分布式賬本,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它通過時間戳將區塊首尾相連形成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具有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和匿名等特性。在給國家發展帶來機遇、給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風險。
它通過與傳播領域的結合,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傳播違法有害信息,實施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部分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的安全責任意識不強,管理措施和技術保障能力不健全,對互聯網信息安全提出新的挑戰。
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肖磊表示,《規定》出臺的原因跟此前區塊鏈行業的諸多亂象有一定關系,包括借助區塊鏈技術非法融資、公開發幣的行為。
青獅鏈全球合規團隊聯合創始人周誓超亦表示,過去很多區塊鏈的項目在沒有監管的環境下運營和發展,出現了大量發行空氣幣、傳銷、割韭菜的情形,對整個行業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現今《規定》的出臺,對于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據《廣州日報》報道,此前風靡一時的“一川幣”就是打著區塊鏈的幌子,行傳銷之實。其發行公司曾在全國招攬會員在其公司“幸福100”平臺投資購買虛擬貨幣——“一川幣”,然后進行所謂的“積分交易”,并宣稱積分價格只漲不跌,引誘會員進行買賣。
其公司從中收取高額手續費并套取會員資金,為逃避監管,該公司利用大量員工個人銀行賬號收取會員款項,涉案金額達數十億元人民幣。諸如此類借區塊鏈名義行騙的還有五行幣、亞歐幣等。
盡管區塊鏈的發展給互聯網信息安全帶來了挑戰,但不可否認,區塊鏈技術除了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應用,在支付清算、證券交易、供應鏈金融、保險、征信等領域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2016年底,區塊鏈技術已經被寫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
“各地方政府和科技企業還需要有一個指導性文件來放心發展。”肖磊說。
而此次《規定》針對區塊鏈信息服務的實名制,內容安全管理,涉及新聞、醫療等相關主管部門的內容信息服務,監督檢查以及安全評估等方面進行制度規范。
按照《規定》,要對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進行基于組織機構代碼、身份證件號碼或者移動電話號碼等方式的真實身份信息認證。用戶不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的,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由亂而治:監管將成全球趨勢
此次出臺的《規定》要求,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提供服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管理系統填報《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登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