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電網系統無法區別電力來源究竟是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還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為了掌握清潔能源生產量,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建立了基于可交易證書的監控系統。
但來自落基山研究院(簡稱RMI)的能源專家Jesse Morris認為,我們現在對這些證書的管理方式“糟糕透頂”,并且阻礙了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而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的核心技術——區塊鏈可以改進這一點。
Morris說,持續追蹤可再生能源證書(又稱綠色證書)可以在不干擾電網日常運營的情況下解決電力行業普遍存在的數據管理難題。
不僅是他,還有很多人也都認為從長遠來看區塊鏈技術將能改變電網的整體架構。而這只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形式之一。
區塊鏈是一個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分布式共享賬本。這些計算機會對在其網絡中進行的每一筆交易進行驗證——就比特幣而言,計算機所驗證的是P2P加密貨幣交易。
每個用戶都可以訪問這個賬本,而非單一權限。支持使用這一技術的人認為,這尤其適用于那些用戶需要通過網絡共享大量數據(比如電力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業。
電廠每生產出一度電,儀表就會在一個表格中記錄下一條數據。這個表格會被發至供電中心,相應數據會被導入一個新的系統并生成證書。
之后會有專門機構來處理與該證書相關的電量買賣,并在交易結束后對證書進行驗證。
這種極為復雜的運作體系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增加了賬目計算錯誤的可能,不管錯誤的產生是出于失誤還是惡意欺騙。其操作之不透明讓很多人對這個行業望而卻步。
Morris認為,如果讓儀表直接將數據寫入區塊鏈,大部分問題都將不復存在。而這僅是第一步:有多位能源專家堅信區塊鏈技術有可能引發能源網的根本性轉變。
多數情況下,電力系統的基礎仍然是大規模、集中化的電廠,它們生產電力并通過遠程傳輸和配電線路觸達終端用戶。
然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小型“分布式”電力發配系統也加入到了這個供電網絡中,如屋頂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車電池。
澳大利亞創業公司Power Ledger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Jemma Green說,鑒于電力系統的整體效率十分低下,這些小型電力發配系統的所有者為實現價值最大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Power Ledger開發了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P2P能源交易平臺。通常電力生產者要等60~80天才能拿到交易應得款項,而據Green介紹,借助區塊鏈技術可以讓生產者馬上拿到錢,這樣一來,業務啟動資金和日常運維成本都會少很多。
在這樣的系統中,相鄰的用電單位可以便捷地進行電量交易,比先把富余電量賣回給電網公司,再由后者重新分配方便得多。
Power Ledger已經可以做到通過一套共享式太陽能電池板和電量存儲系統將一棟公寓樓轉變成一個微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