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18日,為期兩天的“2018比原鏈全球開發者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G20會館)成功舉辦。
這場專為區塊鏈開發者準備的極致技術盛宴,從8月11日正式拉開帷幕,大賽輾轉杭州、北京、深圳、南京、上海、韓國首爾、美國波士頓、硅谷等地,逾百支來自海內外的技術開發團隊基于比原鏈進行項目開發,最終來自中國、美國、韓國、希臘等地的16支頂尖的開發團隊殺入決賽,角逐百萬獎金。
決賽當天,經過大賽評委組對參賽作品的嚴格評審,基于比原鏈開發的去中心化數字資產流通平臺Bytomswap斬獲一等獎,贏取20萬BTM的獎勵。
在為期兩天的大賽上,16支參賽隊伍的項目路演精彩紛呈,眾多大咖的主旨演講緊扣行業熱點,5場圓桌論壇上嘉賓們的思維碰撞讓人印象深刻,現場觀眾濟濟一堂。此情此景,讓處于區塊鏈寒冬中的創業者倍感溫暖。
比原鏈全球開發者大會的成功舉辦,顯示了自身生態的逐步完善和影響力日趨壯大,也讓我們看到了全球區塊鏈技術開發者的探索熱情。這一切,讓這個區塊鏈“冬天”顯得不太冷。
回顧大賽,有太多精彩值得一一記錄、回味。包容與開源的精神、實力大咖的助陣、熱點紛呈的技術討論、激烈角逐的路演,四組關鍵詞貫穿了整場活動。
01包容與開源
本次大賽是杭州本土第一次由開源組織和本土技術企業主辦的區塊鏈技術盛會,它的成功舉辦得益于兩個要素:包容與開源。
比原鏈CEO段新星在大賽的開幕式致辭中表達了對杭州這座城市包容精神的感謝和對開源運動的致敬。
“正是由于杭州這座城市對于創新的包容,才得以誕生‘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也誕生了杭州第一條自主研發、走開源路線的公有區塊鏈項目比原鏈,也正是杭州對創新的包容,由比原鏈首次舉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才得以成為杭州本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由民間組織發起的技術開發者的盛會。”
今年是比特幣誕生10周年,可以說比特幣的正是由于一種自帶經濟激勵機制的開源精神在推動。“在2008年和2009年,正是由于大家秉承著開源精神,在麻省理工學院加密郵件組里探討點對點網絡技術、加密技術、工作量證明機制,來自不同行業、不同組織、不同公司、不同領域的人共同創造出一個偉大的東西,然后把它共享,共同推動它的進步,才形成了今天的比特幣及區塊鏈的發展。”
而比原鏈一路發展至今,同樣也離不開開源精神。來自全球各地的開發者、測試者、代碼提交者秉承開源精神,共同貢獻智慧,才有了比原鏈今天的成就,我們也才能夠看到這場技術盛會。
02大咖助陣
本次開發者大會不僅有項目路演,更有世界區塊鏈組織首席科學家白碩、賽迪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劉權、platON創始人孫立林、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布爾費墨、上海交大教授陳恭亮、超級賬本技術大使董寧等國內區塊鏈領域的資深研究者和項目創始人的主旨演講,這些大咖們對區塊鏈的獨到見解,讓本次開發大賽亮點紛呈。
白碩:鏈改幣改殊途同歸
白碩曾經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工程師,目前擔任世界區塊鏈組織首席科學家。在本次大會上,白碩帶來的主題演講是《鏈改的技術架構選擇》。
區塊鏈寄托了人們太多的期待,人們希望能夠利用區塊鏈實現對生產關系、業務邏輯的調整和優化,甚至重新定義其中的生產關系。而區塊鏈圈又分為鏈圈和幣圈,早期的時候二者是水火不容的。
如今我們發現,鏈圈有一股往調整優化、重新定義的方向發展的沖動。幣圈從監管缺位的狀態,往有效自律的方向發展。“鏈圈在調整優化,幣圈則是有效自律,如果再往前走一步,兩者就可能匯合了。所以說相向而行,殊途同歸。”白碩說。
針對鏈改,白碩提出的架構建議是:使用聯盟鏈和公鏈的結合體。底層是流程拆解,上面是公鏈,流程拆解里的激勵和公鏈上的衍生服務可以使用一套積分體系。
劉權:區塊鏈技術是中立的,技術本身無罪
劉權帶來的主題演講是《區塊鏈政策解讀》,他在演講中表示,區塊鏈技術是中立的,技術本身是無罪的。
“國家對區塊鏈是什么態度?我想以互聯網金融和互聯網的關系打比方,互聯網金融遭受打壓,但互聯網則是國家重點發展的領域。區塊鏈也一樣,ICO僅僅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
實際上,無論是國家“十三五”規劃還是《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都將區塊鏈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布局。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家是大力支持區塊鏈技術發展的。
同時,我們看到,全國各地已經超過30個地方出臺了區塊鏈支持政策,有些是專項政策,有些是融合在金融科技政策中。近期北京出臺的科技金融發展2018-2020年規劃,明確將區塊鏈作為北京市的重點發展領域。
孫立林:讓計算無需信任
在孫立林看來,數據交易的需求將越來越多,但赤裸裸交易數據的方式最終讓數據的價值無法定價,因為人們無法從數據的大小、多少和提供方等維度來判斷它到底值多少錢。他認為數據需要通過計算產生價值,由計算來做合理定價。
也就是說,計算被定價的前提是數據要么被交換,要么被共享。但隨著AI的進步,純粹的數據交換越來越難、成本越來越高,所以孫立林認為,以MPC(安全多方計算)為代表的隱私計算,會是下一代最核心的對數據定價和評級的基礎設施和方法論。
“隱私計算才是區塊鏈應有的商業模式,大家都可以把數據留在本地,在不暴露原生數據隱私的前提下,仍然能夠通過協同計算充分發揮數據價值。”
03熱點技術紛呈
既然是技術開發大賽,自然要聚焦區塊鏈領域最前沿的技術。側鏈&跨鏈、安全多方計算、人工智能、加密算法、隱私保護等成為與會嘉賓討論的熱點。
側鏈:比原鏈側鏈項目正式推出,助推區塊鏈加速商用
側鏈的作用是實現數字資產在不同的區塊鏈鏈之間轉移,Liquid、RSK、Loom是此前人們較為熟知的側鏈項目。
本次發布會,比原鏈首次公布了自己研發的側鏈項目——Vapor,據比原鏈核心開發者王張介紹,Vapor基于雙向掛鉤技術和SPV模式,通過引入了中間人機制,保障了資產的質量和相對安全性。比原鏈CTO朗豫介紹,Vapor已經開源,后續將依次迭代,會和比特幣、以太坊的主鏈進行相互的連接,成為普適性的側鏈項目。
安全多方計算:賦予數據價值
“今天交易數據的方式是無法定價的,因為人們無法從數據的大小、多少和它的提供方等維度來判斷它到底值多少錢。”
孫立林認為,數據亟待通過計算產生價值,并做合理定價。而計算被定價的前提是數據被交換或者被共享。然而,隨著AI的進步,純粹的數據交換越來越難、成本越來越高,這時候以安全多方計算(MPC)為代表的隱私計算,有望成為成為數據定價和評級的基礎設施。
安全多方計算,是指在數據沒有離開本地、不暴露原生數據隱私前提下,以電路的方式做數據交互。參與方通過部署不同的計算節點來參與整個計算過程,獲得共同想要的計算結果。
安全多方計算目前的困難是計算復雜度和通訊復雜度高。PlatON的做法是把原始數據做預處理,然后打成布爾電路,交給編譯器處理。在網絡上交換的都是經過加密的混淆電路或者加密電路。
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的邊界正在模糊
“區塊鏈和AI兩者的邊界正在融合。”長鋏在《計算主義,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圓桌論壇上如是說。
長鋏以顯卡挖礦為例說明,顯卡挖礦的算力可以搜集去做AI運算。長鋏認為,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可以在數據上做更多的融合:
第一,通過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理念,顛覆巨頭的商業模式。
BAT等巨頭平臺手中掌握了大量的AI數據,用戶或者初創公司、中小型公司使用這些巨頭們的云服務的同時,貢獻了數據,但是很多人沒有享受到數據分享的紅利,反而受到了數據隱私、安全泄露的威脅,通過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理念,讓數據共享者們享受數據分享的紅利,甚至通過數據訓練成模型,模型又可以產生價值,這樣我們有可能顛覆目前的現狀。
人工智能為區塊鏈賦能。
在有些人看來,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并不是真正的智能合約,因為它既不智能,也不是真正的合同。長鋏表示,如果我們可以把AI技術所取得的一些突破,應用到智能合約之上,可以實現真正的智能合約。
加密算法:基于國密算法實現中國金融領域信息安全自主可控
張成成是比原鏈核心開發者,負責比原鏈國密方面的開發,他在大會上分享了比原鏈在國密算法上的思考。
國務院發布國密算法時明確指出,我國涉及到金融領域信息安全的產品和系統要自主可控。比原鏈作為國產公鏈,主打的是資源的可編程性,或者說資源上鏈。所以要符合政策要求,密碼學方面一定要使用國密的密碼學算法、方案。
國密算法包括一系列密碼學算法,最常用的三種商用密碼算法是SM2橢圓曲線公鑰密碼算法(非對稱加密算法)、SM3密碼雜湊算法,即哈希算法,以及SM4分組密碼算法(對稱加密算法)。這三個國密算法也在比原鏈國密測試鏈使用。據張成成介紹,比原鏈的國密測試網已經在bytom主頁上開源,體驗流程和主網沒有差別,唯一的不同在于底層對一些加密算法進行了底層的改造和替換,符合國家對金融信息安全的一些安全性要求。
04路演:16支隊伍激烈廝殺,Bytomswap斬獲一等獎
經過兩天的密集路演,16支入圍參賽隊伍在賽場上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個精彩的idea,盡管這些項目不少還處于demo狀態,但是透過這些作品背后的技術思想以及參賽者飽滿的激情,讓我們感受到區塊鏈距離商用又近了一步。
16支入圍的作品分別是:JoyPub趣吧、V-STORY、Bluechain、Block Power(區塊鏈合同)、FHT(HOS區塊鏈租房)、EONE(基于比原的去中心化資產流通平臺)、迪艾普斯廣告問答項目、AITFX(鏈上空間深度模型推斷的自動農業災害保險)、Bytomswap、JoyIOT趣聯網、VolunteerX(公益平臺)、CRT去中心化版權平臺、Fitness Energy(運動資產比特轉化)、Carblock、66錢包、2100(bytom開發者工具)。
比原鏈創始人&CEO段新星、比原鏈CTO朗豫、深知無限人工智能研究院CEO高迪、區塊鏈技術專家李權佑、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劉志強、丁??萍悸摵蟿撌既?amp;COO蔣劭捷、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智能計算&系統實驗室(InCAS-LAB)區塊鏈負責人陳建海等擔任比原鏈全球開發大賽的評委。
評審團基于創新度、產品完成度、區塊鏈契合度、價值尺度、用戶友好度、技術難度、社區治理等維度對16個參賽作品進行打分。最終,決出優勝隊伍。
以下是大賽獲獎名單(含社區貢獻獎):
這16支團隊的項目全部基于比原鏈開發,在項目路演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項目被用于社交、污水處理、電子合同、房屋租賃、資產交易、廣告問答、農業保險、車輛交易等現實生活的各個場景,讓每個人都能切實感受到區塊鏈的意義和價值,充分發揮了區塊鏈技術助力實體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榮獲一等獎的Bytomswap是基于比原鏈開發的去中心化數字資產流通平臺。團隊開發者Anil Kumar在軟件編程和服務行業深耕了18年。因為幾年前在一次Meetup上接觸了一個比特幣的項目,從此便對區塊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之所以選擇在比原鏈上進行開發,Anil表示主要有兩點原因:
比原鏈的BUTXO模型,可以支持多種資產的同時交易。比特幣應用的UTXO能保證幣的發行總量不變而且網絡中幣的供應量可以預估,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交易模型。比原鏈基于UTXO改良的BUTXO模型,可以支持多種資產的同時交易,為開發交易平臺奠定了良好的底層基礎。
比原的POW共識機制以及簡潔的Equity語言。
在Anil看來,比原鏈非常有前景,因為它在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基礎上做了很多改良,在比原鏈上發行代幣以及交易數字資產可以很輕松地實現。Anil相信,雖然現在的Dapp應用生態剛剛開始,但未來長期在比原鏈上一定會誕生很多優秀的應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