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思考
區塊鏈(Blockchain)長期作為比特幣(Bitcoin)等加密貨幣用以存儲數據的一種底層技術,其最具顛覆性之處在于它繞過了中間環節,建立了一套“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去信任化(Trustless)、集體維護(Collectively maintained)”的支付系統。區塊鏈中的節點產生新信息后,在第一時間將該信息發布給其他節點,獲得信息的每個節點均會分別將信息打包為“區塊”,同時加蓋時間戳,通過后塊引用前塊哈希值的方式將區塊串聯起來,即構成了區塊鏈。
正因為區塊鏈上的每條記錄都是從后向前有序鏈接起來并且分別記錄于每個獨立區塊的,這種去中心化的記錄系統因此具備公開透明、無法篡改、方便追溯等特點。區塊鏈技術的產生與發展正在改變傳統中心化的支付系統,甚至革新現有金融機構資產登記、交易、清算和結算等業務模式。普華永道在2017年發布的針對金融科技(FinTech)對全球金融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中指出,計劃于2018年前將區塊鏈嵌入商業流程的金融機構占全球1,308家金融機構中的55%,2020年這一比例預計將上升至77%。
除金融領域外,區塊鏈還能夠被應用于貿易物流、身份驗證、不動產記錄、政務管理、共享經濟、能源交易等各個領域,實現全面的結構性創新。面對區塊鏈技術對現有的法律構架與規則的突破和挑戰,立法者乃至諸多法律從業者在此浪潮下又該何去何從?
區塊鏈的技術特點
基于其獨特的信息存儲及驗證機制,區塊鏈技術得以具備目前銀行等金融機構廣泛采用的中心化交易體系無法具備的技術特點:
1.去中心化:有別于傳統的中心化計算機存儲機制,區塊鏈使用分布式核算與存儲,系統中的各節點權利與義務均等,而不存在控制性的中心節點。各節點同步維護系統中的所有數據,是區塊鏈技術的基礎性特征。
2.安全性:區塊鏈體系依賴加密驗證交易,會驗證涉及交易的各方身份。換言之,如果沒有獲得原始交易各方的同意,一個“錯誤的”交易將無法被添加到區塊鏈上。每次向區塊鏈加入一筆新的交易就需要進行一次復雜的數學計算(即“哈希算法”),這取決于交易數據、涉及交易的各方身份以及先前交易的結果。編輯現有區塊鏈需要依賴先前區塊鏈上的信息這一特性確保了惡意參與者不能篡改交易歷史記錄,因為如果改變之前的交易數據,現有的哈希值將受到影響,導致虛假數據無法與賬本的其它備份相匹配。
3.透明性:區塊鏈的本質決定它是一種分布式的數據庫,由多個節點共同維護并確保實時同步。因此,在涉及多個頻繁互相交易的相關方的情況下,交易數據必須在各方之間保持一致,才有可能被加入區塊鏈。區塊鏈在構建時即確保多方能同時訪問同樣的數據,因此較之傳統系統依賴于多個躲在防火墻后面的“私藏”數據庫而言,區塊鏈極大地增加了透明度。
4.高效率:從理論上講,維護區塊鏈數據庫的多份備份不會比一個單一、中心化的數據庫更有效率。但現實世界中,正是由于各方并不能夠完全信任中心化的數據庫,在交易中往往需要各自核對信息,實際造成了成本高昂、耗時冗長的對賬程序。在跨組織、跨地域的交易中使用區塊鏈這樣的分布式數據庫可以極大地減少人工對賬需求,因此大量節約了成本。
5.不具名性:不具名性是區塊鏈技術的附屬性特征。鑒于區塊鏈構建了一個“去信任”的交易系統,各方參與交易并非基于對交易其他方的信任,而是基于對區塊鏈系統的信任而參與交易,因此交易各方無需進行事實身份驗證,實現不具名性的交易,從而一方面提高了交易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護了交易各方的隱私信息。
區塊鏈的分類
2015年之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基本局限于比特幣領域,目前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之外的應用仍大多處于概念驗證的階段。區塊鏈技術按其開放程度可分為共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三種:
公有鏈(Public Blockchains):以比特幣和以太坊(Ethereum)代表的公有區塊鏈是最早的區塊鏈,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區塊鏈。世界上任何個體或者團體都可以在其上面進行交易并且獲得該區塊鏈的有效確認。
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s):聯盟鏈將參與人限定在成員內部,聯盟通常會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每條交易記錄生成均由全部預選節點共同決定,其他節點可以參與交易,但不過問記賬過程亦不能對其運作進行干涉,聯盟內成員可以通過區塊鏈內開放的API進行限定性查詢。目前,以R3區塊鏈聯盟為代表的聯盟區塊鏈已擴充到160多個成員,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于2016年5月正式加入該聯盟,此后,招商銀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民生銀行又相繼加入。
私有鏈(Private Blockchains):私有鏈是由交易所、銀行等金融機構乃至經營區塊鏈業務的企業構建的用以進行特定內部交易或運營的系統。2015年12月31日,納斯達克即啟動了其區塊鏈產品Nasdaq Linq平臺完成了首筆面向個人投資者的股票發行。
區塊鏈的應用層次及領域
在不斷的開發與實踐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逐漸呈現兩極趨勢,即以互聯網機構、金融機構為代表的區塊鏈底層平臺應用以及底層技術之上各類場景型應用,包括資本市場、銀行業務和保險行業、產權交易市場等現實場景中的應用。
CTO引領區塊鏈發展
第一段: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飛速發展,其成就愈加舉世矚目,被諸多學者稱為“最可能引發時代革命的技術”。而面對諸多實體項目的不斷落地,傳統區塊鏈產業思路已不能滿足其騰飛速率。為此,北京大學創業投資協會導師張蘊更陸續整理出CTO線路,為區塊鏈發展引領前路。
談到CTO,便不得不說穩定幣、消費挖礦、POS收益這CTO模型的三個關鍵要素。
首先是穩定。主權貨幣之所以成立與通行,一個在于主權主體的信用擔保,一個就是在于它的受調控的低波動率滿足風險的調控與實際的經營,這都指向了穩定二字。那么對于一個為消費場景而生的幣種,如果它存在劇烈的價格波動,那么對于使用來說就必須存在一個相對完善的對沖機制保障其價值。
對沖機制的存在需要一個流動性充足的完備市場,這對于消費場景以及主客體的選擇上相當設立了一個極高的門檻。而如果我們將對沖的結果即幣種的穩定性直接反饋給市場,這樣的情況不僅滿足了代幣能成為消費類場景的通證的要求,也降低甚至消除持有者對該幣種的投機觀念與波動性關注,降低兌換頻次與拋盤壓力。這對于一個代幣體系來說是兩個生命點。
在穩定之余,具備了一定的貨幣職能。這時候我們需要從市場角度出發,為用戶選擇本體系代幣而不是法幣提供一個完備的理由。消費挖礦是非常成功的一種形式,在傳統市場營銷中我們稱之為消費返利。但是在相同中又有不同之處,法幣即為法幣,但是代幣在某種程度上自己對應于這個場景以及企業的某些權益,對用戶來說是具備一定的主體歸屬感。舉相似的例子,星巴克曾實行過每購買消費品即可獲得小量股權,所有消費者成為小型股東。施行后,星巴克的營收立即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歸而言之,挖礦或者返還的本質是通過折扣讓其選擇,通過權益將其綁定。
POS收益則是持幣一定周期后,獲得幣的增長的收益。對于持幣者而言,利益的獲得是通過幣的數量的增長而不是幣的價格的漲跌。只需具有知名度與信譽的企業,在兌付場所例如中心化交易所中儲備足夠的兌付資金,即可保障體系的順利運行。用戶更多消費與行權,企業提前獲得營收與資金,進行更大的發展、更多地回饋給企業權益持有者,進行一個正向循環,刺激經濟發展,通政經濟真正服務于實體經濟。
CTO思路不斷向整個行業延伸,去觸及更多的資產數字化市場,讓更多實體項目投入區塊鏈浪潮中,讓更多普通人了解區塊鏈,了解數字資產,在熊市“抗戰”中不斷壯大實力,譜寫人類時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