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11月,中本聰發表論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開始算起,比特幣的發展已經歷經了整整十個年頭。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也已經從之前的鮮為人知,成為了現如今人們談論的焦點。
從2008年11月,中本聰發表論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開始算起,比特幣的發展已經歷經了整整十個年頭。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也已經從之前的鮮為人知,成為了現如今人們談論的焦點。
而隨著關注度的持續提高,人們對區塊鏈今后發展方向的討論,也愈發白熱化。
區塊鏈該不該有加密貨幣
今年5月份,央視《經濟信息聯播》首次播出了“三問區塊鏈”,其中,“無幣區塊鏈”的概念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
報道把“無幣區塊鏈”分為兩個發展方向:1、企業搭建封閉體系,在這個體系里怎么玩都可以,只要不兌換發幣就行。2、公眾將記賬權轉交給政府職能部門,由這些部門來記賬,如此就不會有需要獎勵代幣的問題產生。
正如無幣區塊鏈中的“無幣”一樣,無幣區塊鏈不支持采用加密貨幣,但支持共識機制、分布式存儲、點對點通信技術及密碼學技術,而這類區塊鏈絕大部分由聯盟鏈和私有鏈組成。
對此,有人表示認同,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無幣區塊鏈”可以擺脫監管的桎梏。但也有不少人把無幣區塊鏈和通證經濟放在一起比較,認為無幣區塊鏈已經違背了通證經濟的初衷。
無論怎樣,不得不承認的是,“無幣區塊鏈”自進入公眾視野之初,就更受大型企業的青睞。
阿里帶頭,其早在兩年前就注冊了“螞蟻區塊鏈”商標,后來推出了有關區塊鏈+金融、公益、保險等一系列無幣區塊鏈體系。騰訊也推出了“塊鏈結構”的專用云計算平臺,以公益、金融為主。而京東也在其產品物流溯源方面,開發了其特有的聯盟鏈體系,并逐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