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的龔焱老師曾說,每一個新經濟現象,背后往往經歷了很長時間的醞釀。制設計理論是構建區塊鏈經濟學的基礎,某種程度上,為區塊鏈領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石。
他認為,談論區塊鏈,不能忽略的是Gartner曲線。也有人將Gartner曲線直接叫做炒作周期,是指新技術、新概念在媒體上曝光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Gartner曲線誕生于硅谷,是指經過新聞媒體和學術會議的大肆宣傳之后,新技術趨勢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而最初依靠這個新技術發展起來的創業公司一下子變得岌岌可危。)
龔焱表示,從Gartner曲線來看,區塊鏈行業正在進入所謂的“幻滅的低谷期”,過度的預期全部被商業現實打破,所有泡沫都被抹去。人們與之前相比冷靜不少,開始反思問題,從實際出發考慮技術的價值。
確實,區塊鏈隨著比特幣的價值增長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通過炒幣就能實現財富自由,帶上區塊鏈的帽子就可以乘上去未來的快捷列車。這樣的泡沫終于在持續一年之后,被冷淡的熊市和嚴酷的監管打破了。
在區塊鏈專家徐明星看來:目前區塊鏈發展可能會存在的一些問題。而且解決了一個問題,還會帶來更多的關鍵問題,這個問題在科學研究里是非常典型的。
徐明星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區塊鏈系統要考慮整體性能,不能只強調它某一個方面的優勢。
舉一個例子,超導是20世紀一個偉大的發現,也是20世紀很多科學家終身的悲劇。我的導師和他的太太,兩個人頭發都白了,跟幾十年前研究成績差不多,他是實現了第一代的超導,也就是低溫超導,只能在零下兩百六七十度的溫度才能實現超導,但是它非常稀有,超導在高溫下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人類就絕望了。
到了20世紀70年代,因為沒辦法工業化,這些科學家絕望以后,還有一部分頑固分子,他們把地球上所有的材料都研究光了,最后他們把眼光投向了陶瓷——最好的絕緣體,結果在陶瓷里發現了一些超導材料,在零下兩百度實現超導,需要液氮就行了,成本是很低的,24小時運行一個液氮的系統是沒有問題的,全世界又沸騰了。
但是還是沒辦法用,高超導是高磁,這種材料沒有可塑性,全是硬梆梆的,沒辦法做導線,高溫超導的物理學機制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我舉這個例子是說不因為你實現了超導就能真正工業化和應用,它解決了一個問題,帶來了更多的問題,它能實現在液氮的溫度之下做超導,但是它的材料是陶瓷的,有可塑性,需要的溫度更低。
所以工業化需要考慮的是系統的整體性,區塊鏈系統要考慮整體性能,不能只強調它某一個方面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