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曾一度稱之為藍色巨人的IBM,巨人形象在漸漸消失,過去的3年時間,IBM收入連續下跌,利潤一年低于一年。面對增長的窘境,IBM極力調整戰略和發展方向,試圖從多方面實現增長。作為人工智能的鼻祖,早期在人工智能上也有一定的突破,但是由于IBM的IT理念太過深入骨髓,很難走的很遠。
IBM AI戰略沃森的失敗
從智慧地球到沃森機器人,IBM最初的理念和出發點都是站在未來的角度,但是一個龐大項目的實施,當然不能僅僅靠理想的假設。作為IBM引以為豪的項目,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智慧地球和沃森機器人都失敗了。
Social Capital基金的CEO Chamath Palihapitiya在接受采訪時曾公開表示Watson“是個笑話”。
此外,杰富瑞投資銀行的分析師詹姆斯?基斯納發布報告稱Watson將會是“失敗的投資”,原因就在于Watson實在太貴了,它的商業模式不適合當前的科技行業發展趨勢,而且Watson對前期數據要求過高。它需要多個月極費人力的訓練,需要專家把海量整理好的數據喂給平臺,讓它能夠從中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另外,它僅能根據訓練過的數據得出結論。
其中,Watson對“整理好的”數據這項要求,格外難辦。Watson客戶不得不雇傭整隊專家咨詢師準備數據集,費時費力不說,最受不了的是費錢。
Watson最致命的缺陷就是無法和實際建立連接,真正的推廣和應用,近10年內看不到可能性。
國內一些不懂人工智能的專家把Watson奉為神靈,但是當人們看到神救不了人的時刻,它離跌落神壇也不遠了。
IBM的云戰略
在人工智能的這一步上,IBM以失敗告終。過去兩年,IBM的CEO羅睿蘭把認知解決方案(Cognitive Solutions)和云計算作為IBM轉型的發力點,2018年9月底,IBM宣布了IBM中國“3+3”戰略2.0版最新戰略發展藍圖:重塑硬件、認知計算、云計算等核心業務,從數據看,其實并不樂觀。
相比于微軟、亞馬遜和阿里,IBM的云戰略并沒有創造可觀的收入,由于IBM只有技術和服務,但是缺乏產品的理念,在云計算的增長上,還是處于遲緩的狀態。 通過微軟、亞馬遜和IBM的財報比較,我們可以看出IBM云計算業務面臨的一些問題。
相比微軟的云計算業務增長97%,亞馬遜云計算業務AWS同比增長42%,IBM云計算業務同比增長只有15%,導致IBM技術服務和云計算平臺業務的營收出現下滑。并且,如此低的云計算增長率說明原有客戶轉換到IBM云計算平臺的意愿并不高,這預示著IBM的營收在未來將繼續下滑。
傾注區塊鏈,尋找增長新機遇
人工智能時代充滿挑戰,當然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也并不能完全滿足我們的期待,在多個項目相繼受挫后,IBM在新的成長計劃中,增添了區塊鏈的內容,“3+3”戰略中也提到,要加速推進區塊鏈業務的進程,押注超級賬本。
區塊鏈是否真的可以拯救IBM?
據透漏,IBM有一支1500人的團隊在研究區塊鏈技術,在這些員工中,大部分人員都在努力擴展IBM的BaaS,同時也在持續推動超級賬本的Fabric項目。
超級賬本的愿景是,借助項目成員和開源社區的通力協作,共同制定并建立一個開放、跨產業、跨國界的區塊鏈技術開源標準,目的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臺,滿足跨行業、跨領域的各種用戶案例,簡化業務流程。
超級賬本的概念,有違區塊鏈精神,區塊鏈的本質是去中心化,但是超級賬本依舊延續了集中式管理。區塊鏈要改變的是生產關系,通過數字資產進行社會化的激勵。IBM孵化的Fabric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框架,而不是一個共有鏈,也沒有內置代幣token,缺少了數字資產的激勵,超級賬本本身就沒有體現區塊鏈的終極意義。
此外,IBM最善于做的是外部的包裝,盡管現在超級賬本已經有多個成員,但是沒有激勵,很少有能夠實現的落地項目,現在90%的區塊鏈應用還是集中于以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