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區(qū)塊鏈?
真正的區(qū)塊鏈起源于大名鼎鼎的比特幣,是比特幣底層的技術,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 新型應用模式。總之它是一種技術,可以保證比特幣交易的安全和高效。
區(qū)塊鏈項目是啥?
幾個人的團隊,甚至不需要公司、不需要產品,只需要一個區(qū)塊鏈的概念,找一些碼農。別太貴,月薪3K即可,北大青鳥的最好。讓他們去GitHub之類的地方扒些代碼下來修改一下,就可以擁有一個可以運行的“區(qū)塊鏈”項目了。
這個項目的實際意義無所謂,可以隨便編一個,什么改善醫(yī)療效率加快金融變革促進科技發(fā)展。接下來,你只需要再寫一個看起來錯字不太多的白皮書pdf文件,掛在網上,就可以敲鑼打鼓宣布眾籌,等著讓韭菜們交錢了。有時候連白皮書都不用寫,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和找人站臺,只要形成了新幣上市后暴漲的賺錢效應,就可以吸引散戶跟風加入,從而達到“空手套白狼”的目的。
區(qū)塊鏈項目的ICO
ICO是區(qū)塊鏈項目的主要融資手段,ICO被解讀為Initial Coin Offering(初始數字貨幣發(fā)行),也有有文獻稱其為Initial Crypto Token Offering(初始加密代幣發(fā)行),總之,ICO和IPO非常像。
IPO,即打新,大家都知道,由于可以投資的新項目極為有限,而這些有限的項目又被限制了價格(鎖死市盈率),所以幾乎每支新股一放出來,都是連續(xù)幾個十幾個漲停板。打新股買到就是賺到,不需要花腦細胞,買就對了。
因此,當人們紛紛表示根本聽不懂啥叫比特幣啥叫區(qū)塊鏈啥叫ICO,時,項目推銷者會點撥:“你們就當這是‘打新’就行了。”
沒錯,所謂“區(qū)塊鏈”項目的真實套路就是——項目對外發(fā)行“韭菜幣”,韭菜們拿比特幣(或者人民幣)按比率購買韭菜幣。韭菜幣的特點是,成本為零,總量有限,你買得越晚就越貴,而且越發(fā)越少,越來越難買到。項目方暗示:如果“打新”成功,韭菜將可以坐等韭菜幣升值,一個字:穩(wěn)。
理論上,韭菜幣的價格應該由ICO項目的內在品質來決定。倘若ICO項目本身沒有實質價值,上家買入代幣僅是期待下家能以更高的價格接盤,那么這種擊鼓傳花式的投機炒作,就是一個典型的龐氏騙局。
目前區(qū)塊鏈融資項目的很火,用行內人的話說,有些比較瘋狂的ICO半小時或者幾分鐘就能籌碼融資到1億美元。國內市場的火爆絲毫也不亞于美國市場。據Autonomous NEXT近日發(fā)布的報告稱,中國已有兩百多萬人參與過ICO。ICO一夜暴富的神話不斷刺激著新的投資人涌入進來。
這是一個例子:連白皮書都懶得寫的PressOne項目的募集資金目標,請過目——
2億美金,謝謝。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韭菜輪2億美金的概念,列舉幾個數字:陌陌F輪6000萬美元、錘子B輪2億人民幣、滴滴E輪1.42億美元、摩拜D輪2億美元。
除了一個月30%收益,區(qū)塊鏈吸引人的另一種手段
三四線地區(qū)做實體經濟的小老板們深知中小企業(y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老板自身能力實現生存的,但總感覺在互聯網時代缺乏勢能和希望,從北上深投射下來的信息不對等鴻溝,更加深了這種焦慮。
恰好,這些焦慮者又擁有足夠的付費能力,他們將在市場上扮演怎樣的角色也就完全可以預料了。
但是這類小老板由于此前受騙次數太多,對于“區(qū)塊鏈”投資多少有點嘀咕。然而,區(qū)塊鏈的推銷員們又換了一個新套路,這次徹底擊中了小老板心中的軟肋。 簡單來說,這個套路不再是讓小老板們花錢投資韭菜幣了,而是做一個韭菜幣交易平臺,讓小老板們各自去發(fā)幣,公眾買了這些小老板們的韭菜幣后,可以在韭菜幣交易平臺上進行交易。
推銷員美其名曰“使用區(qū)塊鏈記賬技術,把企業(yè)打造成真正的公眾公司”。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你們這些小企業(yè)都缺融資渠道,A股IPO不可能,新三板上去沒意思,民間集資不敢搞,銀行拆借成本高,但如果向社會出售經過高科技包裝的‘區(qū)塊鏈’韭菜幣,以‘互聯網投資’的名義向公眾融資,就可以減少很多阻力,還能忽悠到比你們更傻的人。”小老板們參與的動力可想而知有多強。
不難想象,這種產品的對象,范圍將遠超上文所述的“區(qū)塊鏈”項目,會直接下沉到三四線地區(qū)的中老年人。他們過往就是各類民間集資和理財騙局的精準客戶,現在看著親戚朋友的公司發(fā)售“互聯網數字貨幣”了,“區(qū)塊鏈”這一聽就是要掀起科技革命的新事物啊,能不投資一下嗎?
區(qū)塊鏈項目ICO的無監(jiān)管狀態(tài)
比特幣創(chuàng)始人中本聰和密碼朋客們起初的哲學理念與政治隱喻,則完全被吾國聰明人們全盤接收了下來——
“國家必然會試圖減緩或阻止加密技術的傳播。但是,這并不能阻止加密技術的無政府主義擴散。”
這正是“區(qū)塊鏈”成為暴利手段的理論基礎:一種可以脫離政府管控的“地下股市”。
目前ICO項目的參與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叫做純粹的詐騙,就是通過傳銷不斷地讓后者前赴后繼地往里面放錢,去騙錢的;
第二類項目叫做圈錢,雖然有項目做背景的,只不過并沒有值這么多錢的項目;
第三類項目是真正想要做事情的,有少數人想要推動行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
ICO的本質是在無監(jiān)管的環(huán)境下向社會公眾圈錢。像這種發(fā)行不受監(jiān)管、不受限制的ICO融資,難免會走向龐氏騙局。據了解,國家對ICO模式的監(jiān)管一直都是有想法的。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一行三會到底誰來管這件事,性質該如何定義,在現有的金融監(jiān)管體制下有一定的難度。針對ICO如何監(jiān)管一事,可能現在更多的還沒有完全確定到底歸誰管。
總結一下,市面上大多數“數字貨幣”、“區(qū)塊鏈項目”、“ICO眾籌”,都是打著“區(qū)塊鏈”幌子進行的投機游戲,屬于完全的地下消息市,無任何監(jiān)管保證,風險極高。
建議將這段話轉給你老家的親戚朋友們。
投資者是如何入局的?
為何總有人倒在這些騙局之中?
有沒有共同的原因?這樣的騙局,能否分辨來?
上當的第一個原因
盲目信任他人,沒有自己的判斷,耳根子太軟。
這類的騙局有一個共同特征。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拽來更多的上當者,它們不約而同選擇了傳銷模式。即,用極高比例的推薦費用,誘惑其中的一批人,去為它們拽來更多的犧牲品。
這就告訴我們,道聽途說的好投資,是坑的概率極高。
上當的第二個原因
相信天上會掉餡餅,眼睛里只看得到收益,沒有看到風險。
親戚用的說法是:“這是一個躺著賺錢的項目,以小博大,就是錢生錢。”
要知道,天下間就沒有能夠躺著賺錢的項目。真有這種好事,為何會落到你的身上?
貪婪,更容易迷惑人的雙眼。如果換位思考,你就知道,平臺怎么可能在正常運營的情況下,支付得起那么高的收益?
這絕無可能是沒有風險的,更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你惦記人家的收益,人家惦記你的本金。
普通投資者有沒有可能規(guī)避騙局?
要想規(guī)避這種騙局,其實也不難。
首先,別人推薦的好投資機會,不論這個人和你關系如何,都要去自己評估一下這個投資是不是靠譜。
要知道,你的親戚朋友未必會刻意坑你,但他自己的水平也未必夠高啊,很可能看不出真假。
其次,對于投資機會的分析,要做換位思考。
評估一個項目,首先要看如果你自己處于項目管理方的位置上,你怎么做?
如果理性思考,你相不相信這個項目能達得到它事先承諾的收益?如果你自己都不認為它能做到,那再怎么忽悠,你也很難上當。
最后,切忌賭徒心理。
賭徒心態(tài),貪婪心理,希望一夜暴富,這種心態(tài),才是總有人倒在同樣騙局上的真正原因。
不要相信不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收獲,這點我們從小就不斷的被人灌輸。
然而,在巨大的誘惑面前,總有人相信,“躺著就能賺錢”。
因此,在做一件事之前,無論誘惑如何,你都要清楚的明白,不能去做一旦出事,就無法翻身的事情。
你要確定,這件事情就算出現最壞結果,也不至于影響生活,不至于讓你從此沉淪。
如果,這些投資者只投入了5%的資產在這個項目上,即使最后一分錢也拿不回來,能到焦慮失眠,尋死覓活的程度嗎?
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價值。
當然,如果人家告訴你沒有風險,你就可以直接掉頭走了。
因為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無風險賺錢的事情。
說在最后:
把握好這幾點,騙局就騙不到你頭上。
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騙局的核心是利用人性。
而要投資成功,就得反人性。這確實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
從這個意義上看,請專業(yè)人士協助,以資產配置的形式來分散自己投資組合的風險,可能是普通投資者更好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