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3日,太平船務(PIL)聯合新加坡港務集團(PSA)及IBM新加坡完成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首次試航。根據此前協議,三家企業通過“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建立IBM區塊鏈平臺(IBM Blockchain Platform),測試應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平臺,對2017年8月至12月期間的重慶至新加坡航線上的貨物進行跟蹤及追蹤。
隨著區塊鏈應用的日益增多,這項技術在供應鏈中的應用引發關注,進而航運區塊鏈將顛覆航運業。太平船務董事總經理張松聲(TeoSiongSeng)表示:“公司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因為我們相信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提高運行操作的高效性、安全性及透明性,而這正是航運業的未來。”
據2017年奧緯咨詢的報告預測,“利用區塊鏈技術縮減結算周期,每年可以節省100億至200億美元,這筆節省的巨額費用正是與區塊鏈產業相關的市場空間。”
在此之前的2017年8月,商船三井、日本郵船以及川崎汽船等14家日本企業,成立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貿易數據共享平臺企業聯盟。貨運代理海運國際(MTI)已經完成了一個成功的區塊鏈試點計劃,以一個分散的分銷賬戶自動化和數字化整個供應鏈流程。安永攜手區塊鏈專業公司Guardtime與此同時也在北京宣布創建全球首個航運保險區塊鏈平臺。這一區塊鏈平臺是安永與馬士基集團、美國保險標準協會、微軟、MS阿姆林、韋萊韜悅和信利集團的通力合作下,經過為期20周的概念驗證后正式上線的。該試驗旨在優化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全球航運業務。該公司在全球航運貿易中占有15.8%的市場份額,由于年收入大幅下降,所以其設計該區塊鏈應用程序,節約航運成本和時間成本。
事實上,在進出口貿易中,圍繞貨物提單組織著大量的供應鏈信息,包括貿易、關檢、運輸、物流等一系列的信息,多達數十種的業務單證,牽扯銷售、采購、貿易商、承運人、口岸部門、港口、倉儲等一系列的主體角色。為了實現企業間無紙化的電子數據交換和政府的單一窗口服務,世界各國和我國各口岸都有EDI服務商專門解決這樣的問題。但是,這些EDI服務商占據了中心節點的位置,往往各自訂立了不同的數據交換格式和標準,這最終導致了如今數據格式紛繁復雜的現實局面,并在數據安全、信息泄露方面暴露出諸多問題。
在傳統解決方案中,生產商、貿易商、銀行、港口、海關、物流公司等都有自己的業務系統,數據保存在這些核心系統中。幾乎所有公司的數據庫都不可能開放,在B2B場景中,跨系統整合是相對松散的。整個供應鏈的流程周期長、環節多、透明度低。例如,貨物抵達某運儲企業后,貨主可能發現無法跟蹤,因為該企業“內部數據不對外”。同時,參與方對各自數據有絕對控制權,數據遺漏或被篡改的風險也很大。
今天不斷涌現的分布式交易平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只是虛擬化了的雙邊市場。航運電商平臺也可以被視為是搬上線的航運交易所。生產商、物流公司、航運公司、貨物代理、港口和碼頭運營商及海關和相關部門都可以從這些新技術中受益,而普通消費者也將最終從中受益。貨運代理人、航運經紀人、海商法律師、公估師、驗船師等各類職業人士,將告別事務所和小團體,成為業務更聚焦、分工更明細、服務質量更高的自由職業者,在平臺上繼續為港口、航運業提供專業服務或咨詢。站在平臺時代到來的起點上,區塊鏈為未來的經濟、管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一種更符合平臺時代特征的模式。
首先,航運供應鏈運作模式的變化。基于區塊鏈的優點,可預見到:傳統的運作模式會發生改變,一些機構職能也可能發生轉變,如貨代可能會轉變為專門提供知識服務和技術服務的機構;此外,區塊鏈可能還會為航運業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一方面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運作模式,不僅能繞過一些中間機構,簡化運作流程、提高運作效率、節省運作成本;另一方面是基于區塊鏈上的支付活動是可編程的,即智能合約。利用智能合約,大量的單證可以被消除,航運可以實現無紙化運作,從而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同時通過智能合約,各節點之間的資金流轉也變得安全、高效,也許可以繞過第三方機構(如:銀行)完成支付。
其次,面向國際供應鏈,形成通道堆疊模式。如果每一個線上交易服務都是提供一個交易的信息通道的話,那么通道堆疊后并不會降低信息交換效率,反而可以通過堆疊實現更廣的信息傳播范圍。因此,在P2P為代表的未來國際供應鏈交易中,線上交易通道的堆疊模式可能會形成新的主流模式。這種現象如今已初現端倪,比如,當你在去哪兒網站上購買飛機票或者預訂酒店時,訂單信息可能早已通過3~5層的不同服務商,才最終聯絡到航空公司和賓館,但作為消費者你的體驗可能是只等待了幾分鐘或者幾秒鐘。另外,對于國際供應鏈來說,線下的操作鏈條的確需要壓縮,包括去除中間環節、操作、步驟、運輸、加工等,但對于線上的交易而言則未必要去中間化。
再次,改變港航電子數據交換系統。一是區塊鏈將在貿易運輸的各相關主體間實現國際貿易提單等電子單證的交換應用;二是區塊鏈將會實現國際供應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并替代一部分物流,形成線上交易通道的堆疊模式。當貨物運輸過程中出現問題,貨主、海關、承運人、保險公司都可以追溯可靠的電子證據,從而清楚的界定各方承擔的責任,提高付款、交收、理賠的處理效率。未來國際貿易所涉及的各種法律文書,例如原產地證明文件、公證書、擔保書等,也都可以采用類似提單信息交換的區塊鏈解決方案,來實現安全、可靠、互認的傳輸。
最后,改變信用評價系統、創新金融服務。區塊鏈對于涉及多個交易主體的復雜交易場景的用處應該是比較有意義的,風險控制重要的就是交易是否真實,因為底層的數據是打通的,所以可以解決供應鏈金融方面的行業的痛點。在平臺時代,假如相關交易主體的信用相關信息都保存在了區塊鏈上,可以輕松獲取,那么交易主體之間完全可以直接進行點對點的可信交易,中介的角色則更接近技術顧問。事實上,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的確逐漸由數字貨幣向“區塊鏈+”過渡,由金融領域逐步向物聯網等非金融領域延伸。另外,通過區塊鏈將資產化的航運資源,以數字形式放上云端后,交易、融資都更加靈活,資產的追蹤和管理更加便捷。
雖然區塊鏈在港口、航運業的應用愿景向好,但是距離實現還有一段路要走,人們在接受到一個新理念時往往會在短時間內,過高的評價它所帶來的影響,但在筆者看來無論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還是區塊鏈,要真正落地還需要很多人、很多年的努力。因此,中國航運企業、物流企業和港口企業同樣要在區塊鏈領域上應該盡早規劃。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具備戰略適應能力和科技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