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非法社會組織與合法登記社會組織不同之處在于沒有固定辦公地點,往往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執法部門既找不到“廟”,也找不到“方丈”和其他“和尚”,還有不少非法社會組織通過互聯網渠道開展活動,線下固定活動地點非常隱蔽,導致民政部門對非法社會組織的打擊存在發現難、取證難、查處難等難題。
據統計,今年2月份以來,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已陸續公布6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共計300余個,取締、勸散非法社會組織1800多個。記者注意到,民政部在此前公布6批名單時,都提到名單中的組織為“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為獲得取締非法社會組織的有力證據,歡迎社會各界提供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有關活動線索”等表述。專家指出,這些表述說明,民政部對涉嫌非法社會組織所掌握的事實和證據有限,有時不足以達到“取締”的標準,需要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監管。因此,要積極發揮互聯網信息傳播優勢,運用大數據等先進科技手段,使知情人、受害者的投訴舉報更便捷快速,及時曝光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及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非法社會組織活動具有隱蔽性、隨機性、分散性等特點,因此打擊整治的根本目的是要以“懲”促“防”、以“懲”促“治”。既要立足當前,取締一批非法社會組織,嚴懲違法犯罪行為,形成社會震懾效應,又要著眼長遠,加快完善舉報投訴、公開曝光等長效監管機制,逐步形成不敢違法、不能違法、不愿違法的法治環境。
據介紹,民政部下一步將開發全國社會組織執法監察系統,推進各級民政部門信息共享,并為部門間綜合監管和聯合懲戒提供支撐。同時,充分發揮各地多級預警網絡的監督作用,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及時捕捉、分析研判社會組織重大活動信息和非法社會組織信息,通過早發現、早排查、早處理,及時消除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