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新技術,各種精密測量裝置、無所不在的網絡鏈接加之云服務、人工智能等,讓企業能夠充分利用那些涉及個人健康的大數據,而這些大數據也不再是簡單的數據,更代表一種分析工具。大約三四年前,這些大數據還靜靜躺在數據庫里無人問津,而今,人們開始對其進行全面分析和詮釋,對此,斯克里普斯應用科學研究所主任艾里克·托普爾認為,這意味著生物醫療產業正在發生巨變,即科技巨頭通過大數據逐漸與生物醫療聯姻,從而引領一股新的科技浪潮。
無論谷歌還是蘋果,都在通過追蹤各種生物特征信息進入這一行業。根據美國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預測,僅2018年美國的醫療費用就有望增加5.3%,但若能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不僅可有效提高病人療效,還能降低相關醫療費用。更有業界人士認為,科技公司若能與生物醫療產業成功聯姻,會產生出15個臉書或谷歌那樣的公司,這就是諸多老牌生物醫療企業紛紛熱衷重組和改造的動力所在。
埃森哲咨詢公司首席技術與創新官保羅·達赫提樂觀看待大數據與生物醫療產業聯姻的前景,他認為,如今病人仍處于“信息不對稱”的醫療環境,但在大數據的幫助下,他們很快便能根據自身健康數據自主進行決斷。
琳達·阿莫斯的兒子患有糖尿病,但因未作血糖檢測,差點因糖尿病酮癥中毒而喪生,阿莫斯后來幾乎每天給兒子測量20次血糖,以防止再次出現此癥。像阿莫斯這樣的病人在美國還有上千萬個,2015年,智能手機技術開始幫助阿莫斯們解決這種顧慮。一家名為戴克斯康姆的公司通過連續不斷進行血糖監測為糖尿病患者提供相關服務,使其每隔五分鐘便能了解自身血糖情況,一旦出現危險信號,它會發出警報提示患者。對阿莫斯們來說,這種將生物醫療與大數據相結合的技術簡直就是救星,而它不僅提供監測數據,更幫助阿莫斯和她的兒子認識和管理糖尿病。
此外,像蘋果手表那樣的可穿戴設備也已成為人們進行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這些設備最大的功效就是推動使用者增強自我健康管理意識,采取預防措施,減少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