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主任 魏凱
回望2017,我國大數據在政策、技術、產業、應用等多個層面均取得顯著進展。根據白皮書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為47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在這其中,大數據軟硬件產品的產值約為2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
白皮書三大聚焦之一:技術創新趨勢
在技術發展方面,白皮書指出,數據分析、事務處理、數據流通三類技術成為大數據技術的熱點。
隨著社交網絡的流行導致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出現,傳統處理方法難以應對,數據處理系統和分析技術開始不斷發展。事務處理技術呈現新的趨勢,事務型業務的實時性、一致性、并發量、可靠性的強要求成為集中式向分布式轉型的難點。但是,事務型業務的增長使這種轉型成為強需求。
數據流通技術方面,今年亟待突破。數據流通技術是通過技術手段保證數據共享流通過程中的安全、可控與個人信息保護。以安全多方計算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技術體系有望在數據流通中發揮重要作用。
白皮書三大聚焦之一:數據資產管理
魏凱表示,數據資產管理是大數據時代的必修課。數據資產管理對上支持以價值挖掘為導向的數據應用開發,對下依托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必經之路。因此,除了企業內部的數據資產管理之外,還應高度重視全行業乃至國際數據治理。
白皮書指出,個人層面的數據資產管理應促進信息保護,重在隱私保護;企業層面的數據資產管理強調數據價值,注重技術安全;社會層面的數據資產管理期待數據應用,豐富產業鏈條;國家層面的數據資產管理聚焦運營流通,關注安全規范;國際層面的數據資產管理貴在標準共識,難在跨境流動。
白皮書三大聚焦之三:應用滲透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正不斷加速,但不均衡現象日益突出。白皮書指出,這種不均衡體現在行業分布不均衡、業務類型不均衡、地域分布不均衡三個方面。
針對以上大數據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白皮書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制度與技術雙管齊下,打破數據孤島。近年來,推動數據開放共享的政策舉措在一直在加強,然而效果與預期還有差距,未來,技術如能進一步取得突破,數據共享和流通將有望再前進一大步。
第二,內部與外部多重并舉推動數據治理。未來,隨著每個企業都將成為數據驅動的企業,企業內部數據資產需要盡早完成。同時,全行業的數據治理也應提上日程。
第三,業務與數據加速融合,深化數據應用。當前,需要鼓勵企業不斷融合生產系統與業務系統。這需要大數據技術企業不斷提升大數據平臺和應用的可用性和操作便捷程度。
最后,監管與自律同時推進,保障數據安全。一方面需要強化數據法律的建設,加強重要基礎設施和關鍵領域的法律監管,另一方面需要強調行業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