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充滿了數據。在2017年的每一分鐘里,美國人使用超過260萬千兆字節的數據,天氣頻道收到超過1800萬的預測請求。YouTube觀看者觀看了超過400萬的視頻。推特用戶發送了超過44.6萬條推文。谷歌進行了超過360萬次的搜索。
全球90%以上的數據是在過去兩年中創造的——每天超過2.5個五萬億字節的數據。隨著物聯網在日常物品的傳感設備中收集的數據越來越多,數據量將只增不減。
所有這些數據帶動了數字經濟,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豐富,更多彩,更有趣,更富有成效。在當今的全球信息經濟中,我們離不開它。
為了強調數據對數字經濟做出的這一獨特的貢獻,很多評論家已經開始將數據稱為新的石油。例如,《經濟學人》把數據描述為“數字時代的石油”。但正如歐洲監管中心所說,這種“數據和石油之間的常見類比是具有誤導性的”。
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呢?數據可以反復使用。它不會一次性用完。一家公司可能會使用2017年1月17日的收盤價的道瓊斯平均指數來評估埃及的政治風險;另一種算法將其用于情感分析,第三種算法可以用來作為推出新產品或服務的營銷計劃的輸入。
相反,石油是有限的有形物質。使用它一度意味著用光它;它被提煉、加工、燃燒,然后消失。人們上班所使用的一加侖汽油不能再用來讓他們回家。
此外,石油和信息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們在隔離和控制上的難易程度。石油的有形物理性質意味著它很容易受到控制,并排除其他人使用它。
但是信息不是那樣的。很多有價值的數據集隨處可得。例如,公眾可以輕松地訪問在線商家收取的價格,任何想要設計定價算法的人都可以使用這些信息。Fitbit可以訪問用戶的身體信息,但是它不能阻止他們使用另外一種可以測量他們鍛煉模式的設備。
企業有時可能會使用技術,法律和合同方面的障礙來阻止人們訪問他們收集的數據,但這些信息往往可以從其它來源收集。寬帶提供商和銀行不會讓其他人從他們的數據庫中提取客戶的電子郵件地址。但用戶可以將這些信息提供給很多其它的公司和機構。
用戶通常使用同一服務的多個提供者。據德勤稱,81%的用戶使用多種在線購物服務,74%的用戶使用多個在線新聞提供者,72%的用戶使用多種在線旅游服務,70%的用戶使用多種電子郵件,即時消息或視頻通話服務。這些替代供應商可以獲取有關其客戶的非常相似的行為和偏好數據。
《經濟學人》在經濟觀點上非常老練,它承認數據不存在競爭,但他們認為這只對一些隱私保護的傳統版本的挑戰。更深遠的意義在于經濟:數據的不可窮盡性和非排他性意味著競爭對手可以收集和使用他們參與競爭時所需要的數據。
數據集的充足供應和可復制性也顛覆了數據是新基礎設施的想法。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應該將數據視為“達到多個目的的共享手段”,因為廣泛的生產活動“需要”數據作為投入。
但是出于同樣的原因,數據不是石油,不是基礎設施。豐富的有價值的數據通常可用于公共用途。此外,沒有必不可少的數據集??偸怯刑娲鷶祿梢詮椭茖S袛祿慕洕毮堋?/div>
有些物理設施,如道路、水和電力供應必須共享,因為它們對于社會中的人們和組織想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必不可少的。互聯網本身以及支持互聯網的物理通信渠道都是如此。但是因使用互聯網產生的數據集以及位于其上方的應用程序并不是這樣的。它們本身并不是基本的基礎設施的一部分。數據是沿著通信信道流動的流量,但它本身不是通信信道。
數據無處不在。它是豐富的,不是稀缺的。數字經濟離不開它。但它不是石油,也不是基礎設施。
版權聲明:本文為企業網D1Net編譯,轉載需注明出處為:企業網D1Net,如果不注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