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成了新經濟下的潮流。正值“雙11”之際,馬云主演的電影《攻守道》及其主唱的《風清揚》在全球網絡上熱播,雖然只是玩票,但誰能肯定馬云的跨界不會成功?
早在2010年,阿里巴巴就通過入股快遞公司的方式跨界物流,而后在2011年又設立了連接物流的信息平臺“物流寶”,2013年則干脆以天貓為平臺聯合銀泰集團等9家公司成立了菜鳥網絡,建立起覆蓋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數據平臺。
今年9月,阿里巴巴再次注資53億元將其在菜鳥網絡的股份從47%增持到51%,并計劃投資1000億元建設全球物流網絡,以推進智能化物流供應鏈體系的建設。
與電商平臺跨界物流網絡相反,物流配送企業卻在向商貿領域跨界。順豐在2012年建立了“順豐優選”線上購物平臺,2014年開始打造線下實體店“嘿客”(2016年并入“順豐優選”),主打海外生鮮商品。
盡管“順豐優選”還處在燒錢階段,未能像菜鳥網絡給所有快遞企業造成致命一擊那樣,對國內電商平臺造成太大困擾,但其將快遞網絡與線上購物平臺及線下實體店融合,打造高端生鮮供應鏈生態的目標是明確的,并在2017年最為激烈的大閘蟹冷鏈市場競爭中獲取了不俗的戰績。
海運市場的競爭則更為激烈。目前,中遠海運的船隊綜合運力已是全球第一,集裝箱船的運力也位居全球第三,并成為了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控股股東。不僅如此,中遠海運還相繼收購了西班牙最大碼頭運營商NPH51%的股份、阿聯酋哈里發港二期集裝箱碼頭運營商90%的股份、荷蘭鹿特丹EUROMAX集裝箱碼頭47.5%的股份、意大利Vado碼頭控股公司40%的股份、青島港20%的股份、上海港15%的股份,以及比利時第二大港澤布呂赫港運營商APMTZ76%的股份。
中遠海運組建全球碼頭網絡的目標,就是要發揮與集裝箱船隊及海洋聯盟的協同效應,優化航線網絡布局。
實際上,在各個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跨界好像已成為龍頭企業重新進行資源配置和優化的一種創新嘗試,有時甚至是不二之選。
然而,供應鏈理論過去一直強調上下游企業要發揮各自的核心優勢,實現高效協同,分離和外包非核心業務,提高企業間的專業化協同水平。特別是在物流業務上,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都在強調培育和推進第三方物流,以完成產業聯動,實現全社會物流的降本增效。
是什么讓供應鏈理論發生了轉變?大數據資源向大數據資產的轉化是主因。而對數據的可控制、可量化和可變現,是大數據資源變為大數據資產的必要條件。
在企業的企業資源規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和C3P(CAD/CAM/CAE/PDM)等信息系統平臺的支持下,數據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并驅動企業核心業務,整合元數據,通過授權的數據共享存儲和各維度匯總的數據存儲,實施數據清洗、數據轉換和數據合并,以支撐大數據的明細存儲和查詢。
在企業內部的大數據基礎上,以核心業務流程為紐帶,在企業外部進行數據跨界合作,完善維度和關聯信息數據,實現基于核心業務流程的數據增值,再通過跨界合作,形成企業內部或企業間的授權數據共享,從而實現“場景變現”。
以BAT為例,百度通過搜索引擎或百度地圖進行細分和聚類,為客戶提供基于行業、細分市場、品牌和產品的百度指數,完成消費者引流;阿里巴巴通過淘寶、天貓等平臺的消費數據,為平臺賣家提供基于數據分析、信用評價和營銷策略的“數據魔方”,為企業內部引流和供應鏈金融提供服務,實現增值變現的閉環;騰訊則通過微信、QQ的用戶關系及社交數據,在為廣告商和游戲開發商提供產品體驗和營銷策略服務的同時,也為企業提高客戶黏性提供了支持。
高速發展的中國網絡零售已受到物流配送的制約: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在用戶交付環節的服務差強人意;另一方面,雙方在數據交換、服務支付和貨品交割環節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了網絡電商的整體服務質量。在網絡零售市場激烈的供應鏈競爭下,電商與物流配送的跨界成為趨勢。
自成立伊始,菜鳥網絡就劍指快遞市場的數據資產和數據場景變現——從菜鳥電子面單到統倉統配,從“天、地、人”聯盟架構到全球倉配供應鏈生態,其要把控大數據以及客戶核心資源、增值環節的意圖躍然紙上。
“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盡管已看到利潤在持續流失,但已被淘寶、天貓平臺“綁架”,只能得過且過,并寄希望于在資本市場擴充規模以保住數據控制力。主營業務獨立且優勢明顯的順豐則不甘束手就縛,這也是順豐今年5月與菜鳥網絡爆發“數據接口”大戰的主要原因。
網絡零售的核心是快速滿足個性化需求,這也是亞馬遜營業額僅有沃爾瑪的1/5,但市值卻超過沃爾瑪兩倍的原因。商品從亞馬遜的配送中心送達客戶的平均配送時間為兩天,核心區的金牌會員甚至只需要一個小時,而沃爾瑪則為7天。
通過自建物流,亞馬遜將商品寄遞給客戶的整個過程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從而打通了供應鏈的所有環節,綁定客戶資源,從而實現數據場景變現。
供應鏈強調企業控制這一核心優勢,而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經濟下,大數據就是龍頭企業實現“場景變現”的核心優勢。在無法保證大數據共享能夠安全支撐企業持續獲利的情況下,跨界既能讓大數據在供應鏈共享,又能讓大數據資產變現。
所以說,正是大數據推動了供應鏈的跨界融合。
(作者為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