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已平息的阿里、順豐對掐,曾經波及很多用戶。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6月3日凌晨,一場“阿里撞順豐”量級的對掐事件,被國家郵政局出手平抑。當事雙方均確認,于當日12時起,重新恢復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
“歷時34個小時、各路人物出鏡、各色奇聞橫飛”,這場寡頭之戰著實讓觀眾看足了狗血劇情,同時,也對國內經濟界進行了一次大科普:大數據已是當今經濟市場的新能源,寡頭博弈的背后是赤裸裸的能源之爭。
1
國家郵政局出手,阿里、順豐之爭平息
“淘寶又能正常使用順豐發貨了”,6月5日,鄭州的淘寶賣家張先生松了口氣。
6月1日,因淘寶網突然剔除了順豐快遞的選項以及客戶無法在該網查詢到順豐物流的動態信息,使其在上個周末都疲于應付客戶的各種追問。
彼時,網絡上關于“阿里與順豐對掐”事件爆點不斷、高潮頻現,成了國內觀眾在上周末的重要談資。
6月1日,“中國第一大網企PK中國第一大快遞公司”突發上映,主演雙方戲份充足。
大部分觀眾關注到事件開場,即是當日下午菜鳥(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平臺)在官方微博上發布長聲明。其核心之意是:5月31日晚6點,該公司接到了順豐暫停其物流數據接口的告知。6月1日,順豐關閉了整個淘寶平臺物流信息的回傳,導致部分商家與消費者信息混亂,可能會造成商家與消費者損失。此事發生前,為了保護消費者隱私、電話信息安全,菜鳥加強對海淘、快遞柜等物流數據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以及豐巢等出于各種原因并不配合。為避免物流數據缺失給商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緊急建議商家暫停使用順豐發貨。
一語概括,“為客戶信息安全”,阿里要求順豐旗下豐巢完成物流數據上傳,順豐不干、要撤,阿里不得不做出決定,“不‘玩’拉倒”。
順豐對此回應相當強硬。其稱,“菜鳥5月份基于自身商業利益出發,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數據,豐巢本著‘客戶第一’的原則拒絕了這一要求。菜鳥單方面于6月1日0點切斷豐巢信息接口,此外,阿里系平臺已將順豐從物流選項中剔除,菜鳥同時封殺第三方平臺接口”。
至此,兩個本著“客戶利益第一”的國內行業寡頭,就這么不明不白掐起來了。雙方向用戶展現出的這番“舍我其誰”的霸氣,與前些年震驚全國的“3(360)Q(騰訊)大戰”神似。
一戰不分輸贏,二戰即來。6月2日,阿里與順豐的“口水戰”進一步升級。
菜鳥方指責順豐惡意放大問題,并稱,該公司與順豐關于快遞柜的合同已經于2017年3月到期,(關閉順豐)是“完全正常的商業行為”。順豐則回敬,“該公司做事有一貫的原則和立場,不能建立在公平、公正、合理、共贏上的合作,我們只能說NO。”
而事實上,這場寡頭對戰的大戲不僅主角強大,配角演員陣容強大、劇情跌宕、高潮緊密,才堪稱“中國之最”。
最高潮部分的劇情,莫過于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網易創始人丁磊、美團副總裁王慧文親自出鏡,力挺順豐CEO王衛,甚至直接拋出了“擴大合作”的邀約。蘇寧、易果生鮮、EMS、國通快遞等公司,則為阿里“站隊”。不過,圓通、申通、韻達、中通、百世等“通達系”快遞公司,無一例外婉拒媒體的采訪。
寡頭之爭趨向陣營之戰,后果卻是上萬個包裹寄出后,卻沒有物流信息跟蹤。阿里不認可順豐的信息,不接受確認收貨,否則視為賣家刷單;而順豐又不肯提供數據。即如前文提及鄭州淘寶賣家張先生的遭遇,他成了這場對峙的“炮灰”。
6月2日,由于該事件進一步升級,涉及商業市場人數、投訴量眾多,國家郵政局果斷出手,強制調停。
2
個人數據成寡頭互撕籌碼?數據戰的背后是“可燃冰”之爭
“阿里PK順豐”,顯現的是兩者在客戶數據信息控制權的深度較量。
這并非中國大數據之戰的第一次。此前,公眾印象較深的事件,即是4年以來的春節,支付寶與微信都會有“紅包大戰”。紅包的背后,即是兩家第三方支付寡頭在爭奪更多用戶的個人金融信息,比如“綁卡”。
但此次無疑是最不顧一切的一次。為了“分享大數據”那點事兒,谷歌和蘋果、百度與寶馬都沒鬧得滿城風雨,唯獨阿里與順豐一言不合就動手,直至驚動了國家級“裁判”。
那么,用戶大數據都包括了什么,價值何以體現?
簡單地說,用戶大數據信息包括人一生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名、地點、位置、行為特征、各方面愛好等,它們被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公司或機構掌握。不同的是,這些公司與機構掌
控個人大數據信息中的結構、內容、可利用質量截然不同,并有不同的駕馭能力。
以沃爾瑪與京東為例,實體商家能通過銷售大數據,對周邊三公里內消費者的“多數人需求”給予相對精準捕捉,以此不斷優化商品陳列,迎合區域消費者喜好。而電商,則是掌握著消費者網購的種種行跡,用戶第一次購買醬油什么價位、什么品牌、多少量、重購周期等。通過不斷優化用戶的個人數據,能在用戶下次購買醬油前期通過電腦、手機、短信推送廣告。
再看時下最火的共享單車,“一元騎一天”的收費價格,尚不抵修車、丟車、硬件、財務等運營成本。但是,如此多的創始人、資本甘當“活雷鋒”,要的就是大數據,即為發現用戶在騎車需求之外的可消費機會。比如,把減肥藥賣給肥胖的騎車用戶。
綜上來看,大數據的駕馭力,不僅體現了互聯網時代企業的適應度與發展力,更成為了一種戰略性資源,甚被稱為“可燃冰”級的新能源。
“過去的發展是基于石油和煤,未來的技術發展基于新能源,那就是數據。”這是今年4月,馬云在鄭州舉行的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再一次談到對未來30年技術和商業趨勢的判斷。其中,大數據資源即被其列入新能源的概念范疇內。
另在近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提到AI(人工智能)時代的數據與算法之爭時,也將數據和算法比作互聯網時代的“煤和蒸汽機”。
“未來一切生意都是數據的生意,數據將成為主要的資源。”河南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張蘇豐說,從淺層次看,有了大數據,商家就可以知道什么位置的人群有什么愛好,就能夠高效率地投放信息。由深層次看,只有獲得了足夠數量和維度的大數據,企業的統籌能力才可得到根本性提升,大數據對于未來任何行業的控制權都至關重要。
所以,順豐掌握的國內高端用戶數據是個實打實的“金礦”。阿里想要獲取順豐的客戶信息數據,順豐不甘心向阿里“稱臣”,即是必然。
只不過,這兩家公司都信誓旦旦地說會保護用戶數據安全,并以此來宣示主權和保護權。但普通百姓作為數據主人,卻只能干看著自己的數據成為兩家公司“互撕”的籌碼,不能有任何主張或作為,這很“無奈”。
3
電商巨頭、運營商、上市公司紛紛布局,各路大神掘金“數據山”
大數據既然是互聯網時代的戰略性資源,無疑它將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2017年初,工信部正式印發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面部署“十三五”時期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加快建設數據強國,為實現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工信部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將突破1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
從微觀層面看,阿里、騰訊遙遙領先,百度正在追趕。就連蘇寧、京東,近兩年都在忙著將“數據產品或服務”完成第三方輸出。
一語概括,賣醬油才能賺幾個錢,但若把消費者買醬油的精準信息賣給調味品品牌商,這就是大錢。
換一角度看,正因大數據市場涉及領域極為廣袤、縱深,同時,又處于開發初始期,掘金的隊伍就不可能只有
BAT。
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即是當下搶眼的隊伍之一。如中國移動,2016年提出“大連接”戰略,計劃在未來5年,針對海量連接管理、復雜計費管理、安全可靠保障、實時運維保障等連接需求,提供包括芯片模組、智能硬件、智能管理平臺、云等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務,打造多個十億級的垂直應用解決方案。
此外,中國電信推出了“星圖”金融大數據風控平臺、“鯤鵬”旅游大數據平臺,以及地產大數據平臺等細分產品。而中國聯通,則提出“用大數據再造一個中國聯通”的明確定位。通過與各行業的緊密合作,實現大數據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推動“大數據+”的發展,不斷開發更多的產品應用。
也就是說,繼2G語音短信、3G上網、4G視頻后,三大運營商已在大數據領域開辟了全新的戰場。同時,相比BAT在搜索、交易、社交方面的單項優勢,三大運營商的數據資源其實更立體、豐滿、龐大。
此外,近兩年國內的上市公司在大數據產業領域躍躍欲試,亦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
這其中,即有中昌數據、美亞柏科、天璣科技、拓爾思、浪潮信息、東方國信等。有數據顯示,浪潮信息在上年度國內數據產品市場出貨量占比超過20%,居第一。
而在現實生活中,除社交、電商、搜索、視頻等應用快速普及外,大數據在精準營銷、智能推薦、金融征信等新業態新模式上也蓬勃發展。
如智慧醫療,僅是鄭州,爭奪知名醫院入口資源的公司至少在10家以上。
如智慧旅游,每家2A級以上景區的身后,站著攜程、同程、途牛、藝龍等N家旅游網企。各省轄市旅游年卡資源,更是省內外眾投資商瘋狂競標的紅利。
如智慧停車,如今在鄭州的大型生活小區、購物中心、大型停車場,清一色將領卡停車升級為車牌掃碼停車,即是幕后有金主在試圖控制資源、開發出相關的數據產品。
綜上所述,大數據作為新興產業,已經成為信息產業中最具活力、潛力巨大的細分市場。所以,阿里順豐之戰,只能算是中國大數據資源PK的“開幕式”,而未來,產業競爭的關鍵,并不在于大數據的“大”,而是“質量”“性質”“完整”等,這些將決定它能被挖掘出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