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網絡購物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商戶涉足出口跨境電商,通過線上交易直接面向海外消費者銷售商品。然而,不少商戶在網店搭建和供應鏈方面做足了功課,卻往往忽略了支付安全,因而會猝不及防地遭受損失。
了解重要的風險類型“Chargeback(退單)”
“什么是chargeback?”許多商戶第一次看到這個生詞,多半已經遇上了交易糾紛,這才慌慌張張四處求助。明明已經成交的訂單,怎么買家來個chargeback,錢款就要被強制退回,似乎沒有一點商量的余地?有時甚至貨也沒退回來,落個錢貨兩空!
Chargeback,中文翻譯為“退單”,也稱為“拒付”,是指顧客通過其信用卡發卡行撤銷付款。這是歐美國家普遍提供的一項消費者保護措施,持卡人可以在信用卡公司規定的時間內(最長可達180天)行使該權利。退單的主要原因有盜卡交易、未收到貨、貨不對版這幾種情況。通常持卡人不會在收到貨且對貨物滿意的情況下濫用退單,因為一旦被發現是惡意拒付,就會在其信用記錄上留下污點。但如果是盜卡交易的情況——由于國外傳統信用卡使用都不設密碼,持卡人一旦發現卡被盜刷,就可以拒付賬單——欺詐交易的損失往往由商戶承擔。
抵御跨境交易風險需要更強大的支付風控技術
除了盜卡交易和退單風險,盜用第三方支付賬戶也是一種常見的風險類型。而國外和國內消費習慣、信息安全環境的巨大差異,決定了國際化支付風控遠比國內支付風控復雜。
在發達國家,消費者非常注重個人信息隱私,因此第三方支付工具獲取消費者用戶的方式必須非常簡單。讓用戶主動提供身份信息、配合實人認證、頻繁要求手機短信驗證等嚴格的前端篩選機制,幾乎是不被接受的。這也就要求風控團隊能夠在不知道對方是誰的情況下,通過大數據挖掘準確判斷出對方可能是誰,是誠信用戶還是不法分子。
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不斷爆出的用戶信息泄露事件證明,依賴密碼的保護方式非常脆弱。人們常常習慣在多個網站使用同一個密碼或者3-4個密碼的重復組合,一個平臺的密碼泄露往往牽連多個平臺。
然而,PayPal的登錄、付款都只要求輸入密碼,甚至如果開啟了One Touch一鍵支付,連密碼都不需要,但其欺詐率(0.30-0.31%)卻遠低于賣家平均面臨的欺詐率(1.32%)。曾經有用戶表示好奇,這是為什么呢?因為PayPal保障網上支付安全不只靠密碼,而是一整個“黑盒”式風控體系。PayPal建立了各個環節的風控模型并且經常更新,同時系統可以自動從每筆交易中學習,變得更加智能,不斷加強風險評估的精準性。
保障網上支付安全不能只靠密碼,更要靠大數據和智能化應對
選擇支付服務提供商,欺詐率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客觀標準。優質的支付服務提供商應該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幫助抵擋大部分風險,即可以自動判斷付款人是否盜用信用卡或盜用支付賬戶,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功轉化優質交易,及時中斷欺詐交易。
以PayPal為例,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能在客戶受到影響前發現異常的交易活動。并且,分辨方法綜合了各種數據信息,盜用者即使正確輸入了PayPal用戶名和密碼,也可能逃不過大數據偵測,無法如愿完成交易。
還有一些情況下,系統只能判斷出交易存在疑點,這時專家的人工介入就必不可少。PayPal會自動記錄可疑交易并轉交人工審核,盡快確認是否存在高風險,及時通知商戶不要發貨。
對于交易流量規模較大的商戶,單一的模型和策略已經無法勝任,智能化風控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比如PayPal的自動化風控系統,能夠發現大型商戶被集中攻擊的跡象,識別欺詐模式并且自動生成適合的反欺詐規則,從而實現迅速響應。
PayPal還利用新技術發展新一代數據架構,如圖形挖掘(預測趨勢)、內容分析(從交易中獲得資訊)和機器學習(觀察、學習和洞察)。
商戶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
盡管優質的支付服務提供商可以幫助屏蔽風險,但PayPal建議商戶也要加強主動預防風險的意識,學會甄別非常規訂單(比如謹慎對待突然來自非目標市場的大額訂單),學習相關平臺的保障規則和爭議解決辦法,從而把風險降到最低,最大化保護自己的權益。
比如針對退單爭議,雖然裁決權在于信用卡公司,但PayPal會幫助商戶與信用卡公司協商,并且對于符合“未經授權的交易”(盜卡交易)和“物品未收到”條件的交易,會補償賣家損失。但保障的前提是買家是PayPal注冊賬戶及商戶已經掌握PayPal的發貨要求(只寄到交易詳情頁面上顯示的地址),并且妥善保存了發貨相關證據。如果商戶對于交易風險提前了解,做了充分準備,那么遇到退單也可以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