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簡稱“總局”)“新聞出版大數據應用工程”入選國家發改委促進大數據發展重大工程支持項目。隨著總局十三五期間對大數據建設“資源編碼化、生產數字化、運營數據化、服務知識化”頂層設計的越發清晰,部分中央部委出版社已從自身資源特點出發,有序推進大數據建設。對地方出版業來說,如何借助國家和行業對大數據發展的政策支持,在總局指導下,按照“互聯網+”思維,以“技術+”為支撐,實現“內容+”、“信息+”、“知識+”的出版業大數據布局,成為當前搶抓戰略發展機遇、推動業務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的主要理念思考
中宣部改革辦高書生巡視員在談到當前的文化大數據建設時有一個很形象的描述,認為基于用戶需求端大數據建設的文化消費是“嗷嗷待哺”,基于產品開發端大數據建設的文化資源是“銹跡斑斑”,應當通過業務的全流程再造,加速“文化生產”的轉型升級來帶動“文化消費”。作為文化大數據生產、供應、保障的重要力量,地方出版業應當怎樣認識大數據,進而有效布局呢?從布局大數據的理念出發,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大數據的核心是“全覆蓋”,不是“規模大”。很多人一談到“大數據”,概念就是“規模要很大”——整齊的機房,成排的服務器,以T為單位計算的海量數據。從地方出版業來說,第一沒有必要高額投入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第二自身資源數據遠未達到“海量”要求,于是布局大數據就顯得“大而空、不切實際”。實際上,“大數據”的理念核心不是“規模大”,而是“全覆蓋”,強調對用戶需求側或產品供給側一定專業領域、一定用戶群體或者一定時空范圍相關全集數據的采集和整理,通過對“全覆蓋”數據的有效分析,達到對事物發展認識的準確統計、預測和進一步的應用服務,這是“大數據”的工作原理。即“大數據”不同于“抽樣數據調查”,要求對事物相關數據進行“全貌”展現。由此可見,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首先考慮的是能不能在用戶需求側或產品供給側一定領域內獲得盡可能“全覆蓋”的大數據,數據采集、匯聚“全覆蓋”的可行、可操作是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的基礎。
其次,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應當從用戶需求端著手,推進“大數據出版”建設。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不同于中央部委出版社。中央部委出版社由于在專業出版領域積累了相對全面的資源數據,因此可以從產品供給側著手,建立權威、專業、全面的資源產品“大數據”,并通過垂直領域提供用戶服務。例如知識產權出版社,在全國知識產權總局指導下,建立“發明專利”大數據,為用戶提供專利申請、維護等方面的應用服務,這樣的資源是地方出版業不具備的。因此,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不要從自身擁有的出版資源出發,開展“出版資源大數據”建設,而是考慮從用戶需求端著手,積極探索采集一定領域內的用戶全集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從而依托自身內容資源,有效推進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用戶畫像和產品服務的匹配推送,開展“基于用戶需求端大數據的出版產品建設”。簡而言之,是做“大數據出版”,而不是“出版大數據”。
第三,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應當在總局指導下主動出擊。總局近兩年來通過全面調研和系統研究,已經形成了相對清晰的新聞出版大數據體系建設思路,并在數據建設、知識服務、數據災備、數據標準、項目試點、重點實驗室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大數據建設行業布局。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應當在總局指導下主動出擊,即按照總局對新聞出版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以科技支撐為手段,以數字出版為過程,以融合發展為狀態,選擇適合的切入點,推動大數據布局的“數據+”、“內容+”、“信息+”、“知識+”業務流程建設。在建設過程中能夠通過省新聞出版相關部門協調,與總局保持密切的工作聯系,確保大數據布局符合總局建設思路。在這里要強調的一點是,布局大數據從理念上說,對地方出版業是一個搶抓機遇的發展契機,因此不能“等靠要”,一定要主動出擊,建立符合總局思路、反映自身特色的大數據規劃,通過夯實基礎、有效布局、工作對接爭取總局在大數據建設政策、授牌、項目等方面的具體支持。
二、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的工作思路解析
從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的工作思路出發,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首先,越是大數據,越要從具體的點切入。我們對大數據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大數據就好比一本新華字典,地方出版業布局就好比主動尋找查閱新華字典的用戶,如果有的用戶總是查以“三點水”為偏旁部首的字,而地方出版業又正好具有帶“三點水”字的出版優質資源,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策劃這樣的主題閱讀推薦和產品訂制服務,實現對用戶的匹配推送。由此可見,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不是去做一本“新華字典”,而是基于一定范圍內能夠采集獲得的用戶全集數據,結合自己的資源優勢,從一個具體可行的點切入,以“大數據分析為主,結合編輯經驗”逐步改變過去那種以“編輯策劃為主,結合抽樣數據調查”的業務流程,通過布局“大數據出版”逐步提高地方出版業的選題質量、全媒體產品開發效率和“地方文化主陣地”經濟社會效益。所以,布局大數據,不是做“大而空”的“花架子”,而是通過有效的數據分析,從具體可行的點切入,建立大數據出版模型,并在產品開發和用戶推送的實踐過程中不斷修訂完善。
其次,“大數據出版”的產品化、品牌化、資本化推進。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應當按照產品化、品牌化、資本化的思路有序推進。即第一立足于開發基于用戶需求端大數據分析的出版選題和全媒體產品,在產品得到用戶認可后,再逐步打造形成地方出版業“大數據出版”的特色品牌,進一步為機構用戶或個人用戶提供品牌服務。第三,在“大數據出版”形成良好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后,借助國家財政的基金、文投等政策紅利和資本“杠桿”效應,推進“大數據出版”的資本化運營,成為地方出版業股改上市或吸引投資的亮點。
三、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的具體對策探索
從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的實操對策來說,當前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開展探索:
首先,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融合”專業團隊。布局大數據對出版業是一個全新領域,有待積極的創新和探索,這方面整個出版業可以說人才資源都很薄弱,沒有成熟經驗,屬于“趟石頭過河”。地方出版業相對于中央出版業來說,在人才隊伍、資源、經驗等各方面,劣勢更加明顯。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首先要解決的,是一個“我該怎么做”的問題。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團隊來進行充分論證。從實操上說,建議地方出版業從數字出版部門和具有市場圖書銷售經驗的編輯部門,抽調骨干力量,組建專職團隊,此外再外聘三支“兼職”團隊:一是能夠采集用戶數據的基礎團隊;二是能夠開展數據分析、建模的技術團隊;三是出版業內對大數據已經形成一定研究的專家團隊。這三支團隊,對地方出版業來說,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過三支兼職團隊和一支專職團隊的有效融合,努力打造地方出版業可行、特色、可持續的大數據布局采集、加工、建模、應用、修訂、完善業務全流程。從事實上說,地方出版業依靠自身力量很難完成大數據的有效布局,應當借助外力,建立一支高質量的“融合”團隊,通過多層次、多形態的合作方式來共同完成對大數據布局的“攻堅克難”。
其次,通過策劃項目爭取國家政策支持。通過項目把國家對出版業的支持細化、實化、具體化,已成為當前傳統出版業的共識。在2017年1月召開的中國出版發展報告會上,總局規劃發展司朱偉峰司長把“新聞出版大數據建設”明確列入“2017年項目工作支持的8個重點方向”。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可以通過策劃項目來爭取國家政策支持,以項目帶動來推動布局。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十三五期間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的項目,一定是“實施在建項目”,而不是“策劃擬建項目”,也就是說,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項目必須提前策劃、充分論證并組織實施,國家政策支持的,是你“正在做”然后“幫你做”的項目,不是“你想做”然后“給你做”的項目。
第三,穩步投入,注重投產比。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初期存在的最大風險是,基于用戶需求端大數據分析在數據模型構建、選題策劃及產品匹配推送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即基于大數據分析完成的產品策劃及銷售可能與數據分析結果有較大出入。這與用戶需求端大數據分析是一項全新課題,數據模型從理論到應用的實踐過程中還需要不斷修訂完善有很大關系。因此,地方出版業布局大數據應當穩步投入,注重投產比的合理性。特別是初期應對資金投入進行合理規劃,對人力、數據采集、產品開發、服務器管理等進行細致的成本測算,避免不合理的“燒錢”,并通過前期眾籌、大V推薦等對產品推送進行有效的用戶測試,從而降低布局大數據的整體運營風險。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大數據建設是“十三五”期間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總局數字司張毅君司長在談到2017年工作重點時也指出,將構建“新聞出版大數據應用工程”,指導組建“新聞出版大數據中心”。在這樣一個形勢和背景下,地方出版業直面挑戰、把握契機,從具體的點切入,穩步推進,并通過項目鍛煉形成自己的專業團隊,就能夠在出版的“大數據”領域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