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揚州市規劃局召開規劃大數據建設一期工程新聞發布會,宣布完成一期工程建設,未來可通過規劃大數據這一“參謀”,來緩解城市擁堵問題。
為何要開展規劃大數據研究?
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揚州城市擁堵現象日益明顯,急需依托大數據技術構建決策支撐系統,對揚州市重大城市建設及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提供定量化決策依據。
在此背景下,市規劃局于今年組織編制了《揚州市規劃局規劃大數據建設一期工程》,率先在中等規模城市中開展大數據建設研究工作。
大數據一期工程包括四大板塊
編制單位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大數據中心主任程曉明介紹,一期工程包括四大板塊:規劃大數據體系建設、基礎資料數據庫建設、交通數據調查、交通需求預測模型構建。
■構建規劃大數據發展框架
明確規劃部門在做規劃決策過程中到底需要哪些大數據,應該怎樣分析應用不同類型數據,如何將數據分析方法、結果與決策過程緊密融合在一起等。在此基礎上形成規劃大數據發展框架,指導未來規劃大數據的建設工作。
■著手準備大數據平臺搭建
重點對規劃局既有數據進行整合。編制單位收集或調查了揚州市區的社會經濟、人口崗位、交通基礎設施及建筑容量等資料,并依托Arcgis地理信息平臺將上述資料空間信息化。
■組織開展部分交通調查
包括揚州市居民出行調查、流動人口出行調查、核查線交通量調查、道路交通流量調查、公交滿載率調查。
■基于現狀數據整合和交通調查,初步構建覆蓋揚州市區范圍的交通需求預測模型。
將助力快速路軌道交通等決策
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規劃大數據的研究,揚州在未來進行快速路、軌道交通、對外樞紐、交通政策等重大交通決策時,可利用本次構建交通需求預測模型,進行不同方案的社會經濟效益定量評估,從中選擇最優方案。
未來,揚州市規劃局在傳統數據基礎上將引進手機信令數據、車輛定位數據、公交刷卡數據、社交數據等更多類型大數據,同時強化大數據分析手段,搭建更為專業的規劃大數據平臺,以此豐富規劃決策支撐方法和手段。
這位負責人舉例,楊柳青路西延通車后,許多原先從文昌路穿城而過的車輛,改走北區,涌向萬福西路和瘦西湖隧道,導致隧道有時擁堵。今后有了規劃大數據,就可對整個主城區及周邊道路的車流量、每輛車出行軌跡等進行電腦匯總、分析,進而為不同出行需求的車主提供最便捷的出行線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