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消息,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在2016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中外政企對話”分論壇上表示,數字經濟離不開過去兩年所產生的數據,未來的90%所產生的數據在今天的基礎上可能會翻倍,但數據的利用率在全世界范圍內來看都是比較低的。
陳黎明同時談到,未來五年,物聯網傳感器的數量將達到300億,產生的價值大概是3.9—11.1萬億美元之間。但這個傳感器所產生的數據利用率其實不到1%。
以下為陳黎明對話實錄:
數字經濟只有與實體經濟高度融合,與民生高度融合,才能發揮它真正的潛力。數字經濟歸根結底離不開數字我們講過去兩年所產生的數據,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產生數據的90%,未來的90%所產生的數據在今天的基礎上可能會翻倍。但是數據的利用率在全世界范圍內來看都是比較低的。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計算,是說結構化的數據利用率只有36%,非結構化的數據就是語音、圖像這一類利用率只有12%。
昨天晚上我與一位銀行朋友一起做“烏鎮夜話”,他說這一數據在中國更低。如何挖掘數據的潛力,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比如說在鉆井平臺上,一個鉆井平臺大概有3萬個傳感器。這個傳感器所產生的數據利用率其實不到1%,那么今天我們全球,物聯網有差不多有150億個傳感器。在未來五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00億。產生的價值大概是3.9—11.1萬億美元之間。這些數據如何挖掘它的潛力是很重要的話題,很多地方在搞大數據中心,我想絕大部分大數據中心并不是那么賺錢,因為政府要補貼電費、土地等,如何挖掘數據的潛力,這就要求我們依法一步一步地開放數據,讓數據流通起來。
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車聯網、醫聯網、醫療健康將是非常龐大的數據來源,當這些通過高科技、信息科技高度融合起來以后,所能夠釋放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這方面,我相信需要政策的制訂者,也就是政府,需要企業也就是創新的主體,需要個人都去參與其中,貢獻其中,才能使數字經濟充分釋放它的能力。
比如說醫療方面,昨天我們做了Watson方面的發布。我講一個具體的故事,這是東京大學日本最著名的教授,最近與我們做了一個分享。他們收治了一位66歲女患者,得了白血病,醫生經過一段診治沒有找到病因和相關方案。后來通過Watson,利用Watson做一個實驗,Watson做了醫學端的診斷,十分鐘之內檢索了2300億份醫學資料,他們統計了一下堆起來要4000米高。一個醫院,不要說一個醫生,一個醫生窮其一生恐怕都很難讀出這樣的數據。后來Watson給出了診斷的建議也給出了治療方案的建議,最后病人得救。聽了這一故事我覺得非常感動,因為對于一個人,人口對于國家來說可能是一個統計數字,但是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這個家庭能不能存在,家庭是否會破碎?這就是與我們非常緊密地聯系。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歌星李宇春,她從來不穿裙子,后來她穿了Watson設計的裙子并獲得了大獎。就是數字科技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比如說我們展臺還有一個玩具,這一玩具可以逐步地了解小孩子的生活方式,最后對小孩產生互動和交互,這都是數字科技在背后所起的作用。
我們還致力于開再生能源的再利用和并網問題,然后就是化石能源高效使用的問題,因為污染與化石能源使用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將來我們還要做到治理水污染、土污染,另外我們還做食品安全的課題,這些與老百姓生活都是緊密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