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湖北省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

責任編輯:editor006

2016-11-17 17:38:10

摘自:中國襄陽

(三)推動政府率先垂范,提升經濟社會治理能力。(牽頭單位: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  (五)深化行業應用,助力產業創新發展。

  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湖北省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2016年9月14日

湖北省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

  大數據是繼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之后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的制高點,是當今社會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不僅代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新熱點、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更是加快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新引擎。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5〕50號)精神,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促進數據資源在各領域廣泛應用,搶抓大數據發展黃金機遇,全面助力政府轉型、產業升級、民生服務和新業態培育,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推進原則及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立足我省在區位、交通、人才等方面的固有優勢和信息化、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先發優勢,牢牢抓住國家促進大數據發展和新一輪信息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大數據興業、惠民、優政為統領,以政府公共數據共享開放為先導,以全面深化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按照政務先行、創新驅動、示范引領、產業跟進的發展路徑,著力打破數據資源壁壘,持續深化數據資源應用,協調推動大數據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將湖北建成政府治理科學化、公共服務便利化、數據資源市場化、產業發展體系化的大數據應用先行區和創新引領示范區,為全省經濟社會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推進原則。

  1.基礎共建,資源共享。順應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管理、維護的趨勢,協調各方資源,統籌推進全省大數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和投資,全面破除數據壁壘,為大數據時代的資源共建共享、數據有效整合與交換創造有利條件。

  2.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在行動計劃編制、頂層設計、平臺搭建、政策保障等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統籌作用,通過相關部門在數據共享開放和政務大數據應用方面的率先垂范,加快促進公共管理和民生服務領域大數據應用的市場化開發,探索采用服務外包、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建設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開發,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多方聯動、互利共贏”的良性發展局面。

  3.應用驅動,創新引領。堅持“以用促建、建以致用、產用結合”的基本發展思路,加快推進大數據在政務管理、經濟發展、民生服務等各領域的廣泛深入應用,鼓勵相關高校、企業、研究機構加大對大數據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應用創新和管理創新的研發投入,積極探索大數據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機制,大力營造有利于企業創新成果轉化的大數據應用環境。

  4.以人為本,惠及全民。堅持把服務社會、服務民生、服務經濟作為全省大數據應用和發展的出發點,緊扣國計民生、著眼發展需要、順應人民期盼,解決社會民生“痛點”和“難點”,營造惠及全民的數據應用環境,不斷縮小城鄉之間、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數字差距”。

  (三)發展目標。通過科學推進和持續發展,到2018年,基本建成一批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環保的大數據平臺,形成一批對社會治理、經濟發展、民生服務促進效應顯著,社會廣泛認可的應用典型,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骨干企業;到2020年,將湖北建成國內一流的大數據應用示范基地、產業發展高地、資源集聚洼地和創新人才孵化中心,實現大數據思維和創新變革基因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根植,全社會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二、主要任務

  (一)圍繞機制創新,深入推進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破除部門數據壁壘,打破現行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健全數據共享機制,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共享,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逐步開放。制定公共數據開放規章條例,建立數據開放評估、考核和安全審查制度,落實數據開放責任,明確數據使用范圍及方式。

  聚焦公用事業、市政管理、農業農村、精準扶貧、社會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游、質量安全、社區服務、環境治理、節能環保等具有大數據基礎的領域,探索交互共享、一體化服務模式,建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基礎數據向公眾開放,促進大數據技術成果惠及民眾。

  加快行業數據共享,建立數據分享機制,實現各行業垂直平臺的數據分享和整合。建立面向所有應用開發者的云平臺,通過提供基礎開發工具和工業軟件的模式,吸引國內外優秀企業和開發者拓展相關應用。建設跨行業、跨地區的數據交易平臺,以交易促進數據共享和流動,實現行業平臺之間的數據分享、數據跨行業整合與復用,以大數據資源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牽頭單位: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

  (二)強化建設統籌,持續夯實大數據應用基礎。加強省內通信網絡及平臺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我省大數據在采集、處理、傳輸、存儲、共享及安全等方面的建設步伐。

  1.提升大數據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各級政府部門在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中的主體作用,按照“統一規劃、集中集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安全可控”的原則,統籌推進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等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積極引導電信運營企業持續加大資金投入,著力加強面向“互聯網+”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云、網、端”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動全省寬帶網絡優化升級、4G網絡建設、5G網絡商用和三網融合部署。大力支持無線寬帶城市群建設,鼓勵武漢、襄陽、宜昌率先建成WiFi城市。

  統籌布局全省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協調武漢、襄陽、宜昌等地云計算資源,加快推動各地數據中心互聯,積極探索存量數據中心資源的改造利用和云化升級,支持武漢、襄陽、宜昌在現有云計算設施的基礎上,發展高性能計算、海量數據存儲、信息管理分析能力。

  以楚天云為載體,以綠色環保和虛擬化為發展方向,穩妥推動省直部門數據中心從傳統形態向虛擬化數據中心和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演進,逐步實現傳統數據中心物理設施、硬件資源的虛擬化和軟件化。建成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數據中心,加快形成省級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匯聚、交換、共享和開放能力。支持楚天云面向公共服務、互聯網應用服務、支柱產業等重點領域,為全省政務云、產業云、民生云提供基礎云資源,組織工業云、陽光權力云、交通云等10朵重點云開展綠色環保的虛擬化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試點,通過財政引導,鼓勵市縣政府利用楚天云開展虛擬存儲和遠程災備。(牽頭單位: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

  2.完善大數據應用環境。加強大數據應用支撐能力建設。鼓勵各級政府部門通過購買服務、公開招標、委托開發等方式,充分調動企業投資熱情,積極參與云計算操作系統、嵌入式軟件系統以及數據存儲、處理、安全等基礎軟件研發,為全省大數據應用發展提供軟件基礎支撐。

  加快匯聚全省大數據資源。加強數據采集渠道拓展和網絡搭建,分別建立以政府和企業為主導的數據采集和交互機制,通過行政采集、企業收集、個人提供、有償購買、傳感收集等方式,建立自動、精準、實時的大數據采集體系。建設完善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宏觀經濟四大基礎數據庫。以公安、工商、測繪、統計等部門的數據為基礎,按照“邏輯集中、物理分散、統一管理、各負其責”的原則,整合其他部門相關數據,實現政府數據共享。

  加快構建政務大數據應用環境。依據國家電子政務網絡架構體系,充分整合利用全省電子政務網絡設施,構建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云,推動政務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向云計算模式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遷移。搭建政府部門數據交換平臺,依托政務服務平臺進行數據公開,滿足數據存儲、數據交換和共享開放需求,促進數據流動和價值挖掘。2017年建立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目錄,完成數據開放標準和年度數據開放計劃制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率先實現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文化、教育、科技、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地理信息、礦產資源、工商登記等涉企服務及民生保障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

  推動數據資源加快流轉。建立全省大數據交易中心,支持大數據骨干企業按照市場化機制建立企業數據交易平臺,促進跨行業、跨部門的數據流通和整合,創新大數據產權交易新模式。探索混合所有制、PPP等建設模式,建設一批特色行業云平臺、大數據服務基地、產業集群中心。(牽頭單位: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

  3.夯實大數據安全基礎。積極支持和引導大數據存儲與計算、分析處理、可視化、安全保障等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鼓勵省內院校、科研機構、相關企業加強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研究和基于大數據的網絡安全技術研究。構建大數據安全產業生態體系,建立產學研用聯動機制。采用安全可信的產品和服務,持續提高大數據安全保障能力。

  堅持“誰擁有、誰負責”“誰建設、誰維護”和“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不斷強化和提高政府部門的大數據安全意識。鼓勵政府部門在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過程中,對涉及安全的關鍵軟件和硬件設施,優先使用自主可控的國產化產品。(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

  (三)推動政府率先垂范,提升經濟社會治理能力。

  1.著眼經濟平穩增長,加快促進宏觀調控科學化。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數據體系,以各地宏觀經濟數據云化管理和共建共享為抓手,加快構建以政府數據為主體、社會數據為支撐、網絡數據為補充的全省宏觀經濟數據倉庫。圍繞固定資產投資指數、湖北版PMI(采購經理指數)、市場主體信心指數、經濟效益指數、企業負擔指數、綜合物流指數和社會就業指數等,著力建設以宏觀經濟先行指標、一致性指標、滯后性指標為核心的大數據監測分析平臺,歸集匯總投資項目網上聯合審批平臺重點行業已建、在建、擬建項目信息,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累大數據資源。以宏觀經濟大數據監測分析平臺為載體,集中部署在線分析、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可視化分析等預測分析工具,實現對全省工業、農業、進出口、能源消費、商品價格、固定資產投資、居民收入指標變動情況的全息數據呈現和全面實時監測。面向各級政府提供基于大數據的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短期分析與長期分析相結合的智能決策支持,有效支撐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的科學調整以及資源的動態調配,進一步提升對宏觀經濟發展預期和運行軌跡的掌控能力,逐步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2.著眼監管方式改進,穩步推進信用體系全覆蓋。加快推進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著力完善“一中心”(信用信息數據中心)、“兩體系”(共享交換支撐體系、信息應用服務體系)、“一站群”(信用湖北網站群),基本形成信用平臺云計算能力和信用數據歸集、管理、服務能力。支持需獨立建設信用信息平臺的市(州)政府在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統一技術標準下,自主建設網絡互通、資源共享的地方性綜合平臺。繼續推進省行業主管部門、市縣信用信息匯集系統建設,著力推動省信用平臺與市縣、各行業領域信用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促進集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于一體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3.著眼治安和諧穩定,全面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加快匯聚綜治、公安、民政、社保、城管、消防、質監、財政等部門基礎數據,按照統一標準,持續完善綜治組織及綜合業務、實有人口、特殊人群、重點青少年、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社會治安、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校園及周邊安全、護路護線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庫,統籌建設覆蓋省、市、縣、鄉、村的五級社會治安公共安全智能感知物聯網和社會治理大數據應用框架,加快形成多元和諧的社會共同治理機制。重點完善湖北公安云和全省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加快構建基于大數據的多維度關聯分析模型以及面向各級綜治組織的實時統計、綜合查詢功能,持續提升各階層、各群體社會需求、社會矛盾及行為模式的預判能力和重大刑事案件、群體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能力。依托省陽光信訪信息系統,匯集全省各級各部門的信訪事項,推動建設信訪大數據應用平臺,實現圖表按需自動生成、趨勢發展動態可視、突出事件即時警示的目標,全面提升我省解決信訪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利用“互聯網+”手段,著力完善社會治理大數據應用框架下的政民互動體系建設,積極打造黨群“互動圈”、民生“服務圈”、基層“法治圈”、居民“自治圈”四位一體的社會共同治理機制,加快建成“決策科學、運轉高效、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多方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牽頭單位:省綜治辦、省公安廳、省信訪局)

  (四)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推動民生服務便利化。

  1.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打造公共服務升級版。加快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重點完善基于人口核心數據的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模型,深入推動大數據技術在公共服務需求預測、成本核算、資源配置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公共政策質量。科學統籌交通旅游、健康醫療、勞動就業、文化教育、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公共服務部門加強與第三方數據機構合作,共同建設社會基礎數據庫,助力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開展公共服務創新,促進大數據在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環保、智慧醫療、智慧社保、智慧教育等領域的應用,著力破除交通擁堵、環境污染、醫療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等公共服務難題。(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

  2.立足利民便民惠民,不斷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統籌推進民生服務類應用平臺建設,以系統大集成和業務大融合為抓手,集聚、開放、共享大數據,提升民生服務一體化水平。積極開展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的“一站式”“一體化”服務,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實現數據在城鄉間共享和流動,縮小城鄉、區域和不同群體之間的數據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民生服務便利化。

  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深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按照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面向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城市交通、教育文化、勞動就業、環境保護、質量安全、社區建設、養老服務等民生服務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大數據應用示范,鼓勵、引導企業和社會機構開展服務民生的大數據應用創新研究,全面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共同開拓生活信息服務新業態,協力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牽頭單位: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

  (五)深化行業應用,助力產業創新發展。

  1.發展工業大數據,助力“兩化”深度融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工業云平臺。圍繞“兩化”深度融合、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開發符合湖北省情的云服務和云應用,為工業企業提供覆蓋工業研發設計、產品生產制造、故障診斷與預測、生產供應鏈管理、產品能耗管理等全流程數據服務,助推創新制造、按需制造、柔性制造、智慧制造和綠色制造。

  整合基礎設施供應商,打造工業云基礎資源和開發平臺,提供滿足行業特征和產業鏈所需的差異化專有云服務。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各領域的融合、集成、創新應用,圍繞產業鏈聚集數據鏈,挖掘數據鏈形成價值鏈,開發價值鏈做強產業鏈,打造全國領先的工業企業云生態系統。實施工業企業上云計劃,進一步提升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借助物聯網工具和大數據平臺,緊抓跨界融合機遇,推動制造方式、生產模式、運營流程變革,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工業轉型升級。(牽頭單位: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

  2.發展農業大數據,助力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緊抓湖北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的建設契機,著眼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整合“金農工程”信息系統和荊門農谷、華中農業大數據中心(荊州)相關資源,加快匯聚全省農田邊界、播種面積、作物類型、質量安全、設施裝備、農業要素、資源環境、防災減災、疫病防控等數據資源。建設湖北省現代農業大數據中心,推進“12316”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與有關地方、行業、領域涉農數據資源互聯互通,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綜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務。圍繞農業數據資源廣泛共享和農業技術常態化應用,著力構建以大數據為核心特征、云計算為重要支撐、“互聯網+”為主要手段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統籌國內外農業數據資源,強化農業資源要素數據的集聚利用,提升農產品全產業鏈信息預測預警能力,大幅提升農業生產信息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動大數據在農業科學生產、精深加工、質量安全、產銷對接、規模經營等領域的全面應用。(牽頭單位: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

  3.發展服務業大數據,助力融合發展。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結合各市(州)城市功能定位,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各異、聯動互促的綜合型生產性服務集聚區,差異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金融、信息、科技、商務、流通等服務業態。鼓勵生產制造企業分離外包生產性服務等非核心業務,引導金融服務、研發設計、商務咨詢、軟件信息、電子商務、融資租賃、現代物流、檢驗檢測認證等重點生產性服務業加快開放數據、集聚數據、開發數據,積極開發適應精益化生產、精細化運營、精準化營銷、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的大數據產品和服務,加快推動信息技術服務與生產制造深度融合。立足汽車、高端裝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謀劃實施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數據服務項目,圍繞大數據構建新業態繁榮發展的生態環境。(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商務廳)

  4.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數據,助力創新驅動發展。落實國務院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部署,以政府和社會數據開放為契機,發掘數據資源,激發創業創新活力。推動開發工具、軟件服務、分析技術、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創業企業和創業服務資源等加速向云端匯聚,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礎設施資源、開發平臺服務、云端數據處理服務,為云上創新提供平臺支撐。

  開展應用創新開發競賽、服務外包、社會眾包、應用培訓等活動,鼓勵企業和公眾發掘、利用、開放數據資源,推動大數據發展與科研創新有機結合,推動萬眾創新。支持制造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建設,鼓勵大型制造企業開放“雙創”平臺聚集的各類資源,推動大型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平臺,培育一批支持制造業發展的“雙創”示范基地。(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人社廳)

  三、重點工程

  (一)政務應用領域。

  1.宏觀經濟大數據平臺應用示范。以完善省級宏觀調控體系、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為統領,堅持統籌規劃、創新引領、應用導向,加快匯聚部門數據、平臺數據、調查數據、商業及互聯網等數據,著力搭建以全省宏觀經濟大數據倉庫、湖北經濟指數體系和全省經濟預測預警系統為基礎的宏觀經濟大數據平臺。同步推進配套改革,著力完善省經濟大數據歸集和共享管理辦法、經濟大數據共享目錄等配套制度,有效引導政府和社會數據開放開發,積極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應用,逐步形成指數分析、經濟預測、運行預警、領導決策、政策模擬、多規合一的宏觀經濟大數據綜合應用體系。2016年歸集一批省相關部門經濟數據,抓取一批網絡數據,獲取一批專業公司、行業協會等的社會數據,初步建成大數據倉庫。2017年重點圍繞經濟總量、三次產業、要素保障等重點領域,推進經濟大數據平臺開放,著力搭建基于統計數據、部門特色數據、大數據指標的“經濟分析板塊”和以投資項目、能源為監測重點的“經濟地圖”板塊。2018年建成全省宏觀經濟大數據平臺,實現“六個一”(一個大數據平臺、一個大數據倉庫、一個云計算中心、一套管理制度、一支大數據人才隊伍、一個大數據產業孵化基地)目標,推動我省在經濟大數據的研究、應用、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2.長江云移動政務新媒體平臺應用示范。科學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加快建設長江云移動政務新媒體平臺,匯聚各級黨政部門、新聞媒體、高校、企事業單位的微博、微信及客戶端等互聯網應用,形成“新聞+政務+服務”的移動新媒體聚合平臺,面向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各媒體集中提供互聯網環境下的移動政務新媒體產品快速生成、新聞宣傳、輿情管理、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務等綜合應用。積極搭建全省統一的“雙微”平臺,支持各級新聞媒體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加快開通和建設“雙微”賬號、新聞客戶端和手機網站,打造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形成特色鮮明、權威公信的地方性移動政務新媒體綜合平臺。(牽頭單位:省網信辦)

  3.信用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應用示范。按照“寬視野、高標準、廣覆蓋、強基礎、易起步”的工作思路,圍繞信用數據“歸集—管理—服務”的工作主線,持續夯實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信息共享服務基礎,建設完善“信用湖北”網站省級主站。繼續推進省信用信息匯集系統在省直部門和市縣落地,基本實現省行業主管部門和市(州)全覆蓋。依托宜昌市、黃石市、咸寧市、宜都市、宜昌市西陵區等地試點經驗,全面加強信用數據規范性建設,加快完善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目錄體系,積極推進信用公示、信用承諾以及在行政事項辦理中查詢信用記錄、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等重點應用有序開展,牽引帶動信用信息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領域的廣泛應用。(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4.精準扶貧大數據應用示范。針對扶貧開發中數據不全、目標不清、對象不準、措施不力等共性問題,圍繞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管理的“三精”理念,建設涵蓋扶貧對象、扶貧目標、扶貧措施、扶貧項目、扶貧資金、扶貧成效綜合管理的精準扶貧云平臺,加快完善“自主申報、民主評議、入村核查、大數據比對”的精準識別機制。通過民政、衛生計生、教育、人社、房管等部門數據以及互聯網數據、入村核查數據的關聯分析,按照因病、因殘、因學、因老、因災等致貧返貧主因,研究完善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保障扶貧為核心的精準扶貧立體幫扶體系,積極探索“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精準扶貧靶向模式。組織開發“互聯網+精準扶貧”APP,暢通政策咨詢、貧困公示、農業科技、電子商務、貸款融資渠道,進一步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持續完善大數據環境下的扶貧開發統計、動態監測和科學退出機制,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牽頭單位:省扶貧辦)

  5.公共安全大數據應用示范。圍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治安、網絡輿情等突發公共事件的防控與處置,加快建立橫向覆蓋省政府主要部門、縱向貫通省市縣的公共安全大數據平臺,為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社會治安防控、網絡輿情管控等安全管理系統提供數據支撐和應用集成環境。充分利用大數據在定位、搜索、挖掘和深度分析方面的優勢,結合網格化管理的實時巡查、主動發現和及時處置機制,著力搭建集危機預警、危機決策、指揮協調、資源動員、信息發布、應急救援、善后恢復等功能于一體的應急保障閉環管理體系,全面提升各級政府公共安全事件的應對能力。(牽頭單位:省綜治辦)

  6.環境治理大數據應用示范。建設省級環保云計算平臺和環境大數據中心,廣泛整合環保、發展改革、經信、工商、稅務、質監、銀行、海關、交通運輸、商務等部門有關污染源企業信息,以及社會公眾舉報的信息等環境數據資源,推進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環境數據共享和深度開發,提高環境綜合分析、預警預測和協同監管能力,為環保綜合管理和應急指揮提供決策支撐。充分應用移動互聯和物聯網等技術,推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危險廢棄物監管物聯網、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等系統建設,實現對重點區域空氣質量、跨界斷面水質、重點污染源等生態環境信息及高污染企業排污信息的動態監測、自動采集、智能分析和網絡傳輸,提高全省環境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繪制多維度、可視化的實時空氣、固廢、水源污染地圖,切實保障公眾知情權。加強對環境指標、污染程度、污染類型、交叉程度、分布區域、危害程度等海量環境數據的綜合分析,深入挖掘適應不同污染類型的環保治理規律,為環境影響評價、動態分析、趨勢預測、風險預警、預案制定、環境治理和執法效果評估提供決策依據。(牽頭單位:省環保廳)

  (二)公共服務領域。

  1.教育大數據應用示范。推動形成覆蓋全省、多級分布、互聯互通的數字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撐水平,持續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教育資源差距。建成省級教育大數據應用匯集中心,持續擴展數據內容、加強數據管理、開展數據研究、制定教育數據資源目錄,形成多方參與、開放共享、公平便利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完善以學籍庫、教師庫、學校庫為重點的教育管理基礎數據庫,推動教育基礎數據的有序開放和共享,實現教育基礎數據庫與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基礎數據庫的互聯互通,有效促進數據共享與數據服務。(牽頭單位:省教育廳)

  2.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示范。建立以全員人口、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三大數據庫和健康應用為核心的智慧健康服務體系。構建與互聯網安全隔離,聯通各級數據中心與各級各類衛生計生機構的高效、安全、穩定的信息網絡。全面建成互聯互通的省、市、縣三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計劃生育、綜合管理等六大應用系統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

  完善全省遠程醫療系統,推進基于省遠程醫療服務與監管中心(平臺)的全省遠程醫療服務常態化運營。支持有條件的二級醫療機構和各類養老機構積極開展遠程醫療試點,利用區域內大型醫療機構優質資源,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推動各級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和公共衛生服務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轉變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率。

  以居民健康卡逐步取代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發放的各類卡、證。積極探索居民健康卡與社保卡、市民卡等公共服務卡的集成融合,逐步實現“一卡多用”。

  培育“互聯網+醫療”在線服務新業態。加快各市(州)三級以上醫療機構、醫保定點醫院等優質資源整合,圍繞各區域綜合性醫院及重點專科醫院的醫生資源,建設醫療健康云服務平臺。著力推動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省級重點醫院的醫生資源加速向平臺匯聚,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為全省居民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引導各區域優質醫療機構面向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等醫療服務模式創新。

  建立健全信息動態采集更新、人口健康大數據挖掘分析和服務機制,拓展信息共享領域和范圍,打造湖北人口健康大數據應用體系。以光谷生物城為核心,支持生物醫藥企業利用人口健康大數據開展智慧醫療應用和藥品研發創新,促進健康服務業和相關產業發展。

  到2017年,全省智慧健康服務體系初具規模,基本實現省級平臺與國家和各市(州)平臺的互聯互通,支撐三醫聯動、分級診療、績效考核、健康管理等服務,開展醫療健康大數據深度挖掘和廣泛應用。到2020年,建成互聯互通的全省智慧健康服務體系,實現衛生計生一網覆蓋、居民健康一卡通用。(牽頭單位:省衛生計生委)

  (三)產業經濟領域。

  1.工業大數據應用示范。按照需求導向、應用為要、開發共享的原則,為所有應用產品供應商提供優質的基礎云資源,在湖北工業云平臺上匯集投融資、法律、咨詢、技術、檢驗、認證、電子商務等各類大數據服務產品,提供工業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過程優化、業務協同控制、網絡協同研發、供應鏈管理、產品營銷等全流程的大數據服務。面向汽車及零部件、輕工紡織、食品醫藥等優勢產業,選擇工業企業“補短板”急需的應用,采取授權、授牌等形式,在重點行業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形成試點示范,樹立行業標桿。推動大數據在工業行業管理和經濟運行中的廣泛應用,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在研發、生產、管理、營銷過程中采用大數據服務平臺開展云端開發、云端測試、云端檢驗、動態監控、智能決策和預測預警等大數據應用。(牽頭單位:省經信委)

  2.汽車智能制造大數據應用示范。以武漢市東風乘用車基地、光谷汽車電子產業園、江夏通用汽車產業園和襄(陽)十(堰)隨(州)汽車工業走廊為重點,鼓勵和推動大數據在汽車研發設計、模具制作、標準制定、生產制造流程、市場需求管理、零部件供應和管控、汽車質量控制和反饋、上下游制造商管理等環節的應用。探索建立全省汽車制造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推動大數據在商用車、乘用車、特種車、軍事車輛制造中的深入應用,促進大數據在不同品牌、不同車種、不同地域廠家之間廣泛共享和產業鏈各環節之間快速流動,推動我省汽車制造業加快實現個性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牽頭單位:省經信委、省科技廳)

  3.現代農業大數據應用示范。順應“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整合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農墾、農產品加工、漁業等行政主管部門信息系統現有數據資源,建設湖北省現代農業大數據中心,逐步實現與國家農業數據中心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工作,持續完善“12316”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數據采集和信息發布功能,推動省級農村信息化平臺加快向農業農村科技服務云平臺升級演進。建設農產品生產、消費、進出口、價格、成本等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加強農業智能模型系統研發應用,完善主要農產品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體系,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建立完善的農業數據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制度,加強農業資源要素數據共享。推進農業物聯網、衛星遙感、北斗導航等現代信息技術監測數據的采集應用,促進農業生產、環境、氣象、生態等信息共享,構建農業資源要素共享平臺,為政府、經營主體和農戶提供農業數據服務。鼓勵各類主體充分發掘平臺數據,推廣應用農業生產信息綜合管理服務系統,融合集成測土配方、農機調度、氣象預警、農資購銷等多種服務。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服務,建立農產品生產的生態環境、生產資料、生產過程、市場流通、加工儲藏、檢驗檢測等數據共享機制,推進數據實現自動化采集、網絡化傳輸、標準化處理和可視化運用,為生產者、消費者、監管者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服務,促進農產品消費安全。利用大數據的科學預測和精準營銷功能,以發展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為抓手,加快推動全省農產品供給側與需求側結構性改革。(牽頭單位:省農業廳、省科技廳)

  4.武漢城市圈旅游一體化應用示范。全面加強云計算、互聯網和大數據環境下的武漢城市圈旅游云平臺建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推動建成以旅游集散地、機場、車站、景區景點、賓館飯店等重點涉旅場所為主要信息采集點,以游客數量、歸屬地、活動軌跡、駐留時長、消費行為等基礎旅游數據為采集重點的旅游信息采集體系。有序推動涉旅企業自建分散平臺與云平臺實現端口對接和數據共享,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的旅游信息交換體系,為我省旅游業加快實現戰略大協同、資源大整合、全域大聯動、區域大合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實施武漢城市圈旅游一卡通工程。加快改造武漢城市圈核心景區門禁道閘系統,利用二維碼、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技術,結合大武漢旅游年卡成功運營經驗,設計開發武漢城市圈旅游一卡通虛擬卡,實現手機移動終端購買、支付、驗證、入園、景區導覽、線路規劃及社交分享等功能。整合匯聚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周邊服務資源,建成武漢城市圈智慧旅游大數據平臺,推動城市圈旅游公共服務、旅游行業管理、旅游互動營銷能力綜合提升,將武漢城市圈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牽頭單位:省旅游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建立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經信委、省網信辦密切配合,省有關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實行責任清單管理,形成推動大數據發展的工作合力。聯席會議負責統籌協調、組織實施全省大數據戰略及相關重大決策制定,探索建立協同推進大數據發展新機制,謀劃一批大數據重點項目,推動各部門、各領域的信息共享,定期研究解決大數據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落實大數據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大數據科普培訓體系,組織專家學者和行業高端人才定期開展面向政府、行業、公眾的專題講座和應用培訓,不斷提高全社會對大數據發展應用的認識。設立大數據專家咨詢委員會,加強對大數據平臺搭建、商業模式構建等重大問題的咨詢引導,為大數據發展應用及相關工程實施提供決策咨詢。

  (二)健全標準規范。對所有使用省級財政撥款的單位,數據資源和現有業務系統原則上必須依托省電子政務數據中心和災備中心進行部署。出臺政務云平臺管理辦法,推動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電子政務內網、外網加快與省電子政務云平臺互聯互通,有序推動業務專網和非涉密信息系統逐步向全省電子政務內網或外網遷移。

  研究制定政府數據資源共享開放管理制度,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外,對申請立項新建的部門信息系統,凡未明確部門間數據共享需求的,一律不予審批;對在建的部門信息系統,凡不能與其他部門互聯共享數據的,一律不得通過驗收;凡不支持政府部門數據交換平臺建設、不向交換平臺提供數據的部門信息系統,一律不予審批或驗收。

  加快建立政務數據交換目錄體系,明確數據開放邊界和共享范圍,促進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地域共享。推動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建設,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快開放數據資源,探索數據資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機制,推動數據資源向數據資產轉化,形成有利于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

  (三)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完善財政投入、政府采購、社會投資、技術創新和重大項目建設等政策支撐體系,著力強化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用地保障、電力供給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整合產學研用社會各界資源,大力開展建設模式、運營模式、商業模式創新,積極向國家爭取設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鼓勵支持央地聯合的大數據項目在湖北落地建設,打造創業投資洼地,推動大數據產業加速向我省匯聚。

  統籌省級相關財政資金,支持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支持各級政府通過向社會力量購買大數據資源和技術,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帶動企業持續加大產品和服務的研發投入。鼓勵各類產業投資基金按照“項目選擇市場化、資金使用規范化、提供服務專業化”的要求,支持大數據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構建、重大應用示范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揮政府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鼓勵大數據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為企業重組并購創造更加寬松的金融政策環境。

  (四)完善人才體系。大力推進政府、企業、高校和社會機構的合作,構筑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健全面向市場和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引進機制。做好大數據人才的培訓和儲備工作,積極開展大數據產業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持續完善配套措施,加強海外高層次大數據人才和領軍團隊的引進。全力支持各級政府根據地方大數據發展需要,面向海外和一線城市積極吸納高端人才落戶。鼓勵省內有條件的高校開設大數據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跨界復合型、應用創新型的人才隊伍。進一步筑牢全省科研優勢,將我省打造成大數據人才的集聚地,為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五)強化安全保障。推進數據安全地方法規建設,明確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開發等環節保障數據安全的范圍邊界、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加強對新型網絡安全威脅的識別和防御,堅持依法監管,嚴厲打擊網絡攻擊、網絡詐騙、竊取和售賣企業與個人信息、侵犯隱私等行為。

  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對潛在的網絡安全威脅進行預防和實時監控。加強數據容災備份等傳統安全工作,確保突發情況下的數據資源安全。

  精確掌控全省信息安全的整體狀況,科學預判信息安全風險發展的趨勢。利用大數據技術從安全事件和日志中找到最有價值、最需處理和解決的安全問題,對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進行預警,加快實現由傳統的被動防御向主動防御轉變。

鏈接已復制,快去分享吧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会东县| 博野县| 余江县| 新源县| 逊克县| 惠安县| 永康市| 榆社县| 景东| 安顺市| 临桂县| 肇州县| 庐江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新乡市| 仙居县| 青神县| 抚顺县| 马山县| 舟曲县| 涿鹿县| 阿城市| 丽水市| 鹰潭市| 丹阳市| 本溪市| 凤山市| 玉树县| 红原县| 汝南县| 禹城市| 温州市| 囊谦县| 潢川县| 富民县| 麻阳| 溆浦县| 永胜县| 广西|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