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了又一個熱門職業——大數據工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預測,他們在未來將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
不同于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作者的任務更為艱巨。除了傳統的數據收集整理、統計分析外,他們還要精通數學、計算機、統計學知識,掌握編程、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等多種技能,通過對數據的深度分析、預測、建模,尋找新的數據集,為企業發現商業機會,為客戶提供更多產品和可能。
在大數據時代,泛濫的數據不值錢,值錢的是數據經過分析后為決策提供依據。大數據人才能在IT技術、數據分析和商業決策之間架起橋梁,用數據對現實和未來作出準確的判斷,支撐企業贏得核心競爭力。優秀的大數據人才通常具有多重身份:在業務上,他們是數據工程師、統計分析師的融合體;在職務上,他們可以是公司首席技術官,也可以是產品開發或營銷總裁。
美國埃森哲咨詢公司戰略變革研究院主任托馬斯·H·達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認為,大數據人才必須保有好奇心,擁有快速學習能力和問題整理分析能力,精通公司業務,同時具有良好的表現及溝通力,能把蘊含在數據中的規律傳達給老板,從而影響產品、流程和決策。
曾投資臉譜、領英的格雷洛克風險投資公司,把大數據人才描述成“能管理和洞察數據的人”。在IBM網站上,他們被形容成“一半是分析師,一半是藝術家”。美國《哈佛商業評論》周刊則將數據科學稱為21世紀“最性感”的工作。
《金融時報》稱,不僅是亞馬遜、優步等在數字時代創立的公司擁有強大的數據科學團隊,沃爾瑪這樣相對傳統的企業也開始大力投資這一領域,花重金聘用大數據人才。“從現在開始,所有經理都需要在數據引導下進行決策。”
據美國招聘網站“Glassdoor”統計,該國大數據人才的平均年薪為118709美元(約合人民幣80.3萬元)。擁有博士學位的大數據人才起薪通常是六位數,工作兩年后,就可以輕松賺得20萬~30萬美元的年薪。而程序員的平均年薪為64537美元(約合人民幣43.7萬元),差距可見一斑。
麥肯錫公司的研究預測稱,到2018年,“具有深入分析能力的人才”在美國可能面臨14萬~19萬人的缺口;而“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有效決策的經理和分析師”,缺口甚至達到150萬人。
要成為吸金又“性感”的大數據人才,專業背景尤其重要。目前,美國斯坦福大學、紐約大學等20多所大學已開設“數據科學”的碩士項目。計算機科學、信息學、統計學和市場學的大學畢業生,都有可能申請到該項目。
總之,只要有一顆永不厭倦學習的心,成為精通數學、玩得了統計、搞得了建模、有商業智慧、善于分析決策的數據高手,你的未來將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