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10月31日,記者從清遠市經信局獲悉,清遠編制《清遠市大數據發展“十三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大數據采集、分析、應用及運營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形成數據觀念意識強、數據收集能力大、分析挖掘應用廣、開放共享程度高、體制機制基本完善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格局,大數據相關產業產值超過200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興支柱產業。
《規劃》指出,雖然,清遠市大數據發展在“十二五”期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數據資源共享程度不高、數據應用規模小、數據價值挖掘不足等問題,大數據服務尚處起步階段,相關核心技術和商業模式尚未出現關鍵性突破。
《規劃》提出了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大數據采集、分析、應用及運營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形成數據觀念意識強、數據收集能力大、分析挖掘應用廣、開放共享程度高、體制機制基本完善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格局。大數據應用對打造精準治理新模式、構建民生服務新體系、建立經濟運行新機制、培訓高端產業新業態的作用顯著增強。建成1-2個大數據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引進和培育20家大數據龍頭企業,推動制定一批地方、行業大數據標準,大數據相關產業產值超過200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興支柱產業。
具體來說,到2017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加強對信息系統規劃與大數據采集需求的融合指導,推進企業數據資源的收集與分析,建立社會聯動的大數據資源積累機制,建成市政務數據共享開放平臺,推動政務數據資源的集中與共享,實現交通、醫療、教育文化、食品安全、旅游等建成一批關鍵領域的數據集向部門和社會分級開放。
到2018年,政務信息資源采集率達70%,基本實現政府部門業務數據資源共享,數據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民生服務大數據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大數據新興產業業態發展初具規模,形成大數據基礎設施企業、數據分析企業和應用開發企業集聚的局面,培育5家左右大數據應用的骨干企業,大數據及相關產業規模達100億元,有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生產方式轉變。
到2020年,政務信息資源采集率達90%以上,基本形成公共機構數據資源統一匯聚和集中向社會開放的運行機制,大數據在政務領域、生產領域、流通領域、公共事業領域廣泛應用,推動全市大數據總體水平再上新臺階,邁入全國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