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眾認知的2013年“大數據元年”到今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大數據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在各領域被廣泛應用,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是人類社會從“現代社會”邁向“智能社會”的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事件。現在各個國家、各級政府都搶抓市場先機將大數據作為戰略新興產業來發展與支持。
中國出臺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有分析稱到2020年中國的數據總量將占全球數據總量20%,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數據資源大國和全球的數據中心。在地方政府中長三角、珠三角率先提出發展大數據產業;西部的重慶市、甘肅省、陜西省、寧夏、貴州省都將大數據作為今后的戰略產業來規劃。
寧夏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和大數據發展戰略,把信息化建設作為寧夏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抓手,在政策支持上、平臺打造上、基礎設施建設上、資金扶持上都取得積極進展。2015年11月,寧夏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云計算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0年,寧夏將建成100萬臺服務器規模,實現服務收入約300億元。自中衛市西部云基地啟動建設以來,先后引進了亞馬遜、阿里巴巴、中興大數據等國內外互聯網知名企業;也培育了區內“中阿淘”、“優百貿”、寧夏希望等本土電商、數據企業與網絡平臺,為全區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自2016年起,寧夏政府每年拿出10億元,連續3年專項用于信息化建設,政務云、教育云等“8+n”朵云建設。
寧夏在發展大數據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因數據開放不夠,形成信息孤島,導致數據交換不足、數據應用不強,數據活力不高。同時,寬帶帶寬不夠、網絡運行速度較慢、上網費用較高,數據企業聚集度較低;人才技術、運輸成本、配套服務等綜合優勢體現不強等因素。建議:定位西部云高地,布局國際大數據。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建設中國——阿拉伯國家等網上絲綢之路,加快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來定位寧夏大數據發展方向和制定頂層設計。將寧夏建成中國西北大數據中心與西部云計算高地、面向中國——阿拉伯國家網上絲綢之路“中阿互聯網試驗區”。抓好西部云基地、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大數據產業與工業、農業、文化旅游、電子商務融合共享發展,力爭2020年全區大數據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向國家“發改委”申請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大數據通信網絡設施工程,奠定寧夏在“一帶一路”大數據建設的支點作用。
建設國家級數據平臺,出臺數據開放法規。可將國家部委作為“前店”寧夏作為大數據“后臺”,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開展合作,在我區創建若干個國家級大數據平臺。制定《寧夏大數據開放管理辦法》界定數據權屬,劃分開放級別與步驟并將政府部門間的大數據開放納入績效考核。實施在全區范圍內大數據開放,在全區五市建設全域公共免費wifi城市,率先實現全國省區全域覆蓋。率先實行寬帶網絡提速降費,開放民間資本進入基礎電信領域競爭性業務,形成共建共享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同時,出臺《寧夏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指導意見》。
制定投資大數據產業政策,吸引大數據企業落戶。在中衛市相關的大數據產業園區由園區管委會統一建設園區“自備電供電系統”,并將清潔能源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接入園區,確保園區供電達到比周邊省區電價低,增強競爭優勢。設立寧夏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創業引導資金,帶動社會資金用于創業投資,采取股權投資、風險補償等市場化運作方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支持大數據產業及云平臺建設。鼓勵和引導相關大數據企業申報科技計劃(專項、基金)、中央專項項目資金支持。對從事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企業,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加大政府采購力度,鼓勵政府通過購買大數據、云服務,引導和培育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共性的云服務。
重點與特色領域優先采用大數據平臺,培育壯大數據應用。制定《寧夏精準扶貧、安置“僵尸企業”人員的大數據平臺》,為各項扶貧政策的精準落實提供依據,構建“脫貧云”建立責任鏈、任務鏈和資金鏈,在責任鏈、任務鏈上,就能清楚地看到貧困戶的幫扶干部是誰、做了哪些工作,工作不到位可發出提醒與預警。建立貧困戶數據信息檔案,對致貧原因、健康狀況、精準貸款、易地搬遷、危房改造、教育扶貧等制定貧困戶信息采集表。通過大數據平臺應用,實施精準扶貧大數據動態管理。(執筆人:王林伶,寧夏社會科學院綜合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