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將政府部門的海量數據和民間統計數據融合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
國家統計局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亦頻在近日“統計與大數據創新應用開放論壇”上表示,國家統計局與十七家大數據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吸納民間統計方法來完善官方統計數據,用大數據企業的數據輔助判斷宏觀經濟形勢。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下,統計服務要更加優質、要推進政府統計不斷優化,要促進民間統計快速發展。
他說:“在居民收入統計當中,大家可能常常說,收入統計低了、高了、或被提高了。在大數據時代,國家統計局找到了一個有效的辦法,用居民的納稅記錄來反推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數據。這個方法對于個體分析是不可以的,但是作為國家管理部門取得一個宏觀平均數據是可以操作的。我們正在做這個嘗試,希望可以把居民收入統計的更準確些。”
他還表示,大數據就是信息。音頻數據、文本數據、交易數據等都是大數據。大數據時代也顛覆了傳統的經濟普查、人口普查、農業普查的觀念。民間統計的一些分析手段和抓取收據的方法值得借鑒。比如,北京大學和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很快研制出來的新經濟指數。其中,通過抓取機票和火車票的銷售數據來判斷某一個地區的人力資本的流出和流入。一些方法值得借鑒。
他指出:政府統計法不授權不可為,民間統計法不禁止即可為,兩者要融合發展。同時,非結構化數據應用需要高校提供理論和方法支持。
據悉,中央統計系統、部門統計系統、地方統計系統,統稱為官方統計系統。另一些專業機構做的統計是民間統計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