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著名咨詢機構麥肯錫公司發布了具有標志性和里程碑意義的報告——《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前沿》。報告詳細列舉了大數據的核心技術,深入分析了大數據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明確提出了政府和企業決策者應對大數據發展的策略,還提出了不同行業的大數據價值潛力指數。大數據撲面而來,必將大大受益的無疑是“信息、計算機和其他電子產品”;如果克服相應障礙,必將大大受益的是“金融和保險、政府”……而其他行業,其潛力、前景、交易程度和激勵機制則各有不同。由此證明,大數據固然有大價值,但各行各業、不同崗位應用大數據的受益程度卻是有很大差異的。
近期,在和一些專業人士交流時,對方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大數據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有哪些影響?能否利用大數據改進財務管理工作?筆者自上大學起,會計學便都是每個學習階段的重要專業課。上世紀90年代,推行新會計制度改革時,我也專門去學習培訓過。但畢竟從來沒有具體做過會計工作,隔行如隔山,所以不敢妄下結論。只是基于對大數據的認識了解,感覺對宏觀經濟統計和微觀企業會計而言,應用大數據的意義或不可同日而語。查閱諸多文獻資料,發現大量相關文章的觀點都聚焦于以下幾點:一是由事后向實時轉變;二是由核算向管理轉變;三是由抽樣審計向總體審計轉變;四是將與業務管理高度融合。
雖然這些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可以從中看出幾個問題:一是有些作者并不十分了解大數據,只是顧名思義地進行了一些想象;二是有的作者把企業信息化程度提高后、可以進行實時的電子化管理,理解為大數據的特征,并據此提出改進財務工作的設想;三是把管理流程的變化理解為財務會計工作的變化;四是有些設想其實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其實現或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
根據筆者對大數據的了解和認識,我以為其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影響,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海量的電子化的財務報表本身就構成了財務大數據。在聯網和共享的基礎上,既可以成為宏觀統計的數據源,也可以對此進行各種更加深入的加工及分析。我們研究將工業企業財務數據直接導入統計數據庫,就是財務大數據的統計應用。
其二,基于個體財務數據生成的電子化的財政部門、稅務部門數據,也是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放與共享,既可以成為宏觀統計指標的重要數據源以及政府統計質量的評估依據,也同樣可以為企業決策,為其分析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其三,大數據企業本身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工作該如何進行?許多的大數據企業都屬于新行業、新業態和新的經營方式。如同其統計制度方法都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一樣,各會計報表及主要指標的設置及處理是否也應該有所不同?比如,不同行業的會計制度將收入指標分別設置為產品銷售收入、工程結算收入、營業收入等,那么,“三新”的大數據企業如收入等會計指標該如何設置和定義?
其四,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的電子化經營水平也有了極大提升。其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是否要作相應的調整,是否要與其他的管理職能進行整合?比如,相對于過去月度、季度、年度后較長時間才能出表、出數,一些財務數據是否可以更加及時、甚至可以實時出數?會計、統計、業務核算的職能是否也可以重新調整或整合?
其五,在大數據時代,許多可獲得的大數據信息,是否可以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借鑒?至少,同行業上市公司公布的數據、同行業企業的網上價格數據、搜索引擎的網上搜索數據等等,這些可以采集得到的大數據信息,是否也都可以為企業的財務分析提供一些參考依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