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化和泛化交織的大數據到底該怎么經營?你或許應該往下看看。
一、別把大數據過度神化
正如外界傳言的那樣,大數據確實有突破傳統發展實現商業智能的潛力,但別把它奉若瑰寶,寄予厚望。因為大數據不能直接告訴你怎么做,只能夠展示給你“是什么”而非“為什么”,表現出來的是相關關系,不是因果關系。而我們的最終目標也不是為了要數據,而是為了要功能、要服務、要超前的預測,但是別輕信這種預測。大數據只是給了你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后續的過程還得自己去把握。
二、別總說自己掌握了大數據
總有許多企業為了追趨勢或是彰顯實力就對外吹噓,說自己掌握了核心大數據,大數據是一個長期項目,而不是一項技術,也不是一類商品,何談掌握?如果你的大數據沒能得以持續那它只是一個數量頗大的數據組而已,不能稱之為大數據。
因此你需要掌握的是讓數據資源持續更新的工具,比如網頁抓取工具、一些數據采集器等。有了不斷擴充的數據資源,大數據項目才顯得“大”了起來。
三、別只依賴一項技術
大數據被譽為21世紀的金礦,對這座金礦的開采挖掘,如果只使用單一的方法,或許難以物盡其用。因此從事與大數據密切相關的工作要掌握更多技術從多方面地去撬取寶藏,比如數據的采集整合、存儲管理、可視化展現與分析、結合實際的應用能力等,大數據相關技術和大數據本身一樣,是方方面面的。
四、別擔心“大”數據背后的“大”代價
有人問我,發展大數據一定也要付出不菲的代價吧,既要投入技術、設備也要安排人力和時間。這樣說雖然沒錯,但我想他可能不太懂跨界融合。要知道大數據雖然屬于IT的范疇,但幾乎和任何一個行業之間都能平滑過渡,自然銜接,那么良好的跨界合作一定能帶來精力物力上的最大化資源配置,那么多大數據整合企業、那么多應用模型,日趨成熟的大數據發展模式,會讓其應用成本變低。所以不要因為擔心背后的大代價就放棄了信息競爭的機遇,當然也不鼓勵大家去盲目追崇。
五、別以為沒人關注數據安全
許多營銷機構從外部渠道獲取個人姓名、電話、住址等隱私數據,以為暫時沒人會追究其隱私安全責任,事實上關于數據安全的立法意向已非常明確。2017年12月底前將出臺(涉及法律、行政法規的,按照立法程序推進)保護國家經濟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保護企業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將加快制定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制度出臺前,國家也將對數據安全進行系列監管,相關部門有權利對影響數據安全的個人或機構進行懲處。合法獲取或交易數據,別抱僥幸心理去觸探法律的底線。
經營大數據,做到這五點再去談收益。大數據這個產業也正因為新,才迫切需要更多的規則,在各行各業的爭相追捧下,想要脫穎而出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