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前幾年,貴陽的大貨車司機張師傅找活必須把車開到物流園區,發名片攬生意,三五天才能等來一個活兒,還要給“黃牛黨”支付信息中介費。而如今,他只需在手機APP“貨車幫”上輕輕一點,便可輕松找到活兒。
張師傅在“貨車幫”平臺上注冊、公布自己的車輛信息后,可以查找匹配的貨源、買保險、找停車場,裝貨之后貨主還可以通過APP持續跟蹤運貨信息。
數據顯示,2014年,“貨車幫”為中國節省燃油100億元,每天減少1000萬公里的貨車空駛消耗,每天促成運費交易超過50億元。
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羅鵬說,“貨車幫”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公路貨運信息平臺。基于龐大的數據信息,貨車幫公司跟阿里合作開發出了“全國公路物流指數”,每日貨運量、日發貨噸位、日交易額、貨物類型、車型分布等數據實時更新。
在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的大背景下,大數據產業發展正受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十三五”規劃綱要更是將大數據作為重大戰略實施。
截至2015年底,中國網民數量已突破6.8億,移動電話用戶規模突破13億。中國數據總量正以年均50%的增速在發展,預計到2020年將占全球的21%。
大數據在中國已成為一個新興產業,應用的重點領域集中于金融、通信、零售、醫療、旅游、政府管理等,并已形成初步的產業鏈條,代表企業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同時也誕生了一批創業型公司,如已登陸新三板的迪派無線、多牛傳媒等。
中國民營工程機械企業三一重工已建起自己的大數據儲存分析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配件周轉率,在保證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庫存大幅下降近50%,配件需求預測準確率提升25個百分點,從而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貴州東方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多年來積累的氣象、水利、水文等大數據技術開發出的“東方祥云”系統,可以將洪澇災害預測期從20分鐘延長至72小時。
業內人士認為,大數據技術是未來十年最主要的互聯網新技術之一。大數據創造了觸手可及的利益,也促成了全行業思維的全面更新,各級政府、新型互聯網企業和傳統工業企業紛紛將觸角延伸至大數據領域,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依托的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點已經點燃,對經濟改造的勢頭不可阻擋。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透露,目前中國已經有23個省出臺了74項跟大數據相關的政策,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大數據產業基地超過10個。
與此同時,中國多地爭相搭建交易平臺,交易市場風生水起。如成立于2014年4月的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到2015年底交易額累計達到6100萬元,交易品種30多個,交易所會員包括中國聯通、京東、騰訊、余額寶、華為、中興等300多家企業。
各地正加緊將大數據技術向應用領域推廣:在甘肅,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使貧困戶的“臺賬”真正理清;在福建福州,借助大數據對全市商家通過網絡渠道銷售的年貨、節禮和購物卡等情況進行監控,讓公款消費“無處遁形”;在浙江,用大數據預測未來一小時各個路段的車速,以治理擁堵……
一些欠發達地區更將大數據產業視為擺脫貧困落后、發展經濟的新“引擎”。如貴州已成為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先行者,并誕生了中國多個“大數據”之首:全球首家大數據交易所、全國首部大數據地方法規、全國首個大數據資產評估實驗室。今年3月,中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在貴州開始建設。
面對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大數據等新經濟之火正加速點燃,新動能加速積聚: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7%,呈現出階段性筑底企穩的跡象,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分別增長10%和9.2%,其中大數據功不可沒。
據易觀國際統計,2015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已達102億元,2017年有望達到170億元。申萬宏源報告分析稱,10年后“大數據”可撬動萬億元級GDP。
專家認為,大數據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只是剛剛起步,中國大數據產業仍處在初始階段,還面臨著高端人才缺乏、技術和安全薄弱、法律法規缺失等困難。
對此,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表示,工信部將從八個方面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包括制定實施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大數據安全管理,加快大數據標準制定和驗證推廣,加強國際合作,建設復合型人才隊伍等。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認為,大數據將對經濟和社會帶來革命性影響,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盤活政府及社會的數據資源,將進一步助推數據資源轉化為生產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