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朵云”開啟大數據智能時代
到2020年,建成全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平臺,80%的市級部門公布數據開放清單和開放計劃,率先在信用、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就業等重點領域實現公共數據資源依法依規向社會開放。
在位于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四方通信,一個個幾厘米長的光纖活動連接器從這里銷往全國。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兒們”,將廣泛應用于大數據產業之中。
記者了解到,在大數據中心主機方面,國內硬件廠商普遍處于落后狀態;但是,大數據產業硬件的范圍絕不止于此。據業內人士介紹,相關制造企業可以開發圖像、溫度、壓力等各類傳感器,電子制造企業可以開發交換機、路由器等產品,還有光纖、攝像頭設備等都可以應用在大數據行業,我市企業正可大有作為。
按照意見要求,我市將依托主城區、高新區現有互聯網、物聯網、信息服務等產業基礎,圍繞產業升級和智慧城市建設,謀劃建設一批數據存儲、數據開發、數據應用產業園區。大力發展大數據服務業,支持企業開展基于大數據的第三方數據分析挖掘服務、技術外包服務和知識流程外包服務,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發展大數據軟件業,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大數據關鍵技術的研發,形成一批大數據處理、分析、可視化軟件等產品。
與此同時,發展與大數據相關的元器件和終端設備,提升高速光電轉換模塊、光纖連接器、數據備份系統等產品的技術層次,大力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聯網終端和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硬件。鼓勵位置服務、移動電子商務、數字家庭等基于大數據的新興業態加快發展,培育信息服務業新亮點。
建設全市大數據中心
繼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之后,“大數據”概念橫空出世。似乎一夜之間,“大數據”成了最熱的信息技術詞匯之一。有預測稱,中國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大數據市場,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萬億元。
大數據時代來了,石家莊如何搶占先機?如何才能讓大數據更惠民、利民?
近日,市政府出臺關于推進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平臺,80%的市級部門公布數據開放清單和開放計劃,率先在信用、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就業等重點領域實現公共數據資源依法依規向社會開放。同時,培育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營服務骨干企業和特色鮮明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大數據產業初具規模。
“未來幾年,我們將在重點建設工業、環保、商務等各類‘云’的基礎上,建起全市大數據中心,再通過對各類平臺數據資源的整合,對數據進行清洗過濾,實現分步、有序對社會開放。”市發改委高技術處處長靳利民解釋說,與此同時,我市還將借機推動大數據相關技術創新發展,力爭在軟硬件產品開發上取得一批創新成果,培育一批大數據產業龍頭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
積極推進大數據應用
發展大數據,首先要占有海量的數據,建起各類云平臺。根據意見要求,我市將按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重點建設政務云、公共安全云、工業云、農業云、環保云、商務云、地理空間信息云、教育云、人口健康云等平臺,統一建設全市大數據中心。
比如,以質量追溯為主要內容的“農業云”,將建立農產品質量監測系統、生產基地農產品質量二維碼追溯系統,實現全市農產品質量及生產基地農產品實時監控,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實施質量追蹤,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大數據支撐。
在政務方面,“云”一樣大有作為。將逐步整合規模小、效率低、能耗高、運維維護人員缺乏的分散數據中心,市直部門和單位業務應用系統逐步整合遷移到市級政務云平臺,初步實現高效、智能的政府管理和服務。
培育發展大數據產業
數據也是生產力。“形象地說,好多行業是‘守著金山討飯吃’。”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很多部門、產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產,但是,由于數據觀念不強導致共享的觀念還遠沒有普及。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算法來充分挖掘,使得大量的數據“閑置沉睡”不能創造出社會和商業價值。
比如說,如果能很好地整合全市范圍內各級醫院數據資源,就可為企業開展疾病就醫導航、預約掛號、預約入院治療等服務提供資源。同時,整合各醫院的醫療影像數據,可為企業開展醫療影像數據處理服務提供數據資源。通過醫療影像數據處理,既可以為醫生提高診療水平、減少醫療事故提供支撐,又可以開拓新興產業。
不過也正是基于此,未來,我市將依托市級大數據中心,整合各類云平臺數據資源,對數據進行清洗過濾,分步、有序對社會開放。進一步推進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推進大數據在政府治理與民生服務中的應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將運用大數據技術加強數據資源的關聯分析,為投資外貿、金融稅收、城鄉建設、節能減排等經濟運行的監測預警及分析決策提供支撐。健全企業信用信息體系,匯集整合企業生產經營、市場監管、檢驗檢測、違法失信、消費維權等數據,提高政府監管和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健全民生服務信息體系,結合信息惠民工程實施和智慧城市建設,在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社保、教育、交通、旅游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范,加快民生服務普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