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工商銀行持續深化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在信用風險領域的運用,通過構建“人工+智能”的組合管理模式,逐步實現了對信貸與投資風險的集約化、智能化和立體化管控。目前,工商銀行已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了對全行信貸與代理投資業務的實時掃描監控,在及時預警提示風險的基礎上,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部分融資風險。
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以往銀行的信用風險防控主要依靠信貸人員的經驗判斷和事后的風險防控手段,但在當前信貸風險跨市場、跨地區、跨系統傳染的復雜環境下,傳統管控手段面臨著信息不對稱且傳導鏈條過長、前瞻性不足等問題。為此,工商銀行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科技優勢和信貸管理經驗,于2014年成立了業內首個專業化信用風險監控機構——信用風險監控中心。該中心集信用風險的分析、監測、預警、管控于一體,以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手段,確立了分析建模、實時監測、風險預警、核查管控、跟蹤督辦、反饋優化及考核評價的信用風險監控工作流程,實時開展融資客戶、融資產品、信貸機構及信貸人員風險的監測預警及跟蹤管控,并實現了監控工作的系統化運行,有效增強了工商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及時性和前瞻性,促進了全行信貸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風險監測預警方面,工商銀行在有效整合和深入挖掘行內外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分析融資客戶風險變化規律,研發并投產了一系列信用風險監控預警模型,構建了覆蓋信貸投放、資產質量、日常運營及基礎管理等多維度的信用風險日常監測指標體系,有效監測信貸與代理投資業務運行情況,及時揭示和管控業務風險。同時,加強對內外部形勢的深入分析和提前預判,針對風險隱患相對較大的重點風險領域開展專項分析和治理,為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
這位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提升全行信貸經營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工商銀行將在現有信用風險監控中心的基礎上,加快構建起以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深度學習等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信息化信貸管控模式,把數據模型支持嵌入信貸全流程,形成面向未來、管控有力、運行高效的信用風險管理新體系,為全行信貸和投資業務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