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創新 多方運作也可管好產業園
如何推進政府治理創新?來自各地的實踐者深有體會。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化妝品監管處處長謝志潔介紹,廣東引入風險管理國際標準,構建了以政府實施風險監管、市場落實主體責任、社會力量共同治理為核心的化妝品安全風險監管新模式。“安全是有底線的,安全是有風險的,通過扮演風險預防和控制角色,使政府的治理水平躍上新臺階”。
扶貧如何從“大水漫灌”走向“精準滴灌”廣州(清遠)產業轉移工業園辦公室主任徐茂杰介紹,廣州對口支援清遠以來,克服規模擴張沖動,嚴拒粗放落后產能,引進高科技企業,撬動社會資本,創新投融資模式,在青山綠水間建設一座有情懷的工業新城,“引進了60多個項目,投資額330多億元,有35個項目動工了”。
產業園區如何闖出新路?中德金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陳經業介紹,中德金屬生態城向制度變革要轉型動力,摒棄傳統“管委會”指令式管理,通過黨委領導、政府指導、協會組織、公司營運、市場化運作,闖出一條跨國合作、集約高效的發展新路徑。
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教授何增科認為,從政府創新到政府治理,政府、企業、社會要在公共平臺上進行協同創新,而不是政府作為唯一主體,要強調保障公民的權利。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院長、南方輿情專家委員會委員肖濱對揭陽中德金屬生態城印象深刻。他認為,由黨委、政府、行業協會協同,由企業和市場運作的模式值得借鑒,產業園區不一定需要政府來辦,多方運作和治理也可以將產業園區管好。
輿情引導 要及時把握輿論主流走向
出現重大輿情如何有效應對?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冀介紹,東莞面對“世界工廠倒閉潮”等傳言,近兩年分別以“不一樣的東莞”和“創新東莞”為年度宣傳主題,有序引導輿情,向外界推介“東莞故事”“東莞亮點”。“我總結為‘三用’‘三不’經驗,即用情懷堅守對這個城市的熱愛、用新聞規律運作輿情事件、用實力營銷東莞魅力,進而持續不讓負面輿情成了宣傳部的指揮棒,不讓負面輿情毀了發展大局,不讓負面輿情傷了干部的心。”
深圳市委宣傳部網宣處副處長羅忠政以光明新區“12·20”重大滑坡事故為例,介紹了輿情引導“供給側”改革的深圳實踐。“去年深圳滑坡事件受到全國關注,我們迅速在救災搶險、輿情引導兩個‘戰場’上開展工作,設置新聞發布中心,及時主動向媒體通報救援進展,保證相關信息公開透明。”
如今,網絡謠言已成為一大社會公害,茂名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曾煜介紹,茂名按照“管得住是硬道理,正能量是總要求”的要求,主動作為,出實招、狠招、新招,夯實思想意識、底線意識、法律意識,推進以法治謠。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晉升說:“上面這三個城市在輿論引導方面做得比較好,積極主動,緊緊依靠主流媒體,營造網絡正面形象,有信心,有決心,把握輿論主流的走向。”中國新聞史學會輿論學研究委員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副院長謝耘耕說,廣東的改革案例具有很強的帶動性,將與南方輿情數據研究院合作,完善和推廣廣東經驗。
大數據與公共服務 打造“永不閉幕的人大會議”
大數據如何助力公共服務提升?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息中心主任黃鐵兵介紹了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利用大數據服務平臺支撐保障代表履職的經驗。據介紹,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打造“永不閉幕的人大會議”,“今年正在大力建設代表反映群眾意見一鍵通平臺,人大代表可以將群眾的意見、建議,一鍵提交給人大和政府有關部門”。
各地PM2.5指標是多少、空氣質量好不好,只要上網點擊地圖就可隨時查,這項便捷利民的技術,來自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的大數據應用。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陳多宏博士介紹,珠三角地區從監測預警系統、區域協調機制、戰略與政策體系構建三個方面入手,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示范區,2015年珠三角空氣質量已達到國家標準。
浪潮集團廣東分公司總經理孫海波認為,“大數據從廣義上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制數據,一類是互聯網數據。要通過技術手段及時采集和分析,變成社會治理、公共安全和企業經營的有效數據。”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湯庸說,大數據化需要技術手段支撐,需要進一步發揮技術專家的作用,以創新推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