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烏鎮舉行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DT(大數據,Data Technology)這種以服務大眾、激發生產力為主的技術概念被大眾熟知。大會提出人類已經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之后,國內數據創業風起云涌,涉及各行各業。大數據專家徐常亮認為,今年將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元年。而“國家大數據戰略”被寫進了備受關注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立即引發熱議。
于是,各種行業與大數據自護都有了關聯,當然,藝術也不能例外。
不管是接受不接受,全球大數據時代確實已經來臨,中國藝術品市場自然也慢慢進入其中。中國藝術品市場在近幾年的火爆,驚動了世界。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認為通過藝術品數據,可以在數據挖掘的基礎上,為投資人提供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動向,幫助他們找到準確的投資方向。
大數據究竟是什么呢?據世界權威機構給出的定義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采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Veracity(真實性)。
從目前來看,大數據對于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對于各種產業的發展,幾乎是顛覆性和無可替代的。這個的藝術品市場長期以來一直較為混亂,沒有統一的管理和數據采集,也缺少實質性的發展指導。而藝術品大數據在市場里的作用非常關鍵,但是良好的數據是保證藝術品市場的基礎。目前藝術品大數據在國際上已經有了較好的口碑。以Artnet為例,他們對于數據的整理較為謹慎,全線的1300多萬個數據在歐美的各種銀行、藝術品機構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帶動了藝術品市場的數據化。由于中國藝術品沒有統一的交易市場,交易地點是分散的,地域性比較強,其中披露的交易信息也零散而不成體系。所以,雖然中國藝術品交易規模已經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其交易額也一直位于世界各國前茅,但藝術品數據化的程度與歐美地區相差甚遠,這就需要中國的藝術品從業者和管理機構在大數據采集及分析上做更多的工作。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大數據在藝術品市場上也不是萬能的,其核心不在規模大,它蘊含的是計算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過于樂觀和簡單的理解,都可能助長“大數據迷信”。毋庸置疑,規模更大、更新更快的大數據擁有深刻的洞察力,也將帶來價值,但認為有了大數據就無所不能,卻過于樂觀和簡單。現實中存在的樣本誤差和偏差等種種“陷阱”,不是單單依靠更大、更新、更快的數據就可以解決。
如果想要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現狀和發展有更準確地掌握,就必須掌握相對準確的藝術大數據,就必須依靠有關方面對藝術品消費人群的主流意向、行業發展情況、國家扶植政策、品類收藏熱度、藝術家從業品類分布、各大拍行春拍秋拍情況、小拍行的藝術品流向和交易量、畫廊和市場飽和容量等等都進行深入研究,并進行歸納及數據分析、研究,才能在大數據時代,讓藝術成為一種真正的市場發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