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數據”成了全社會熱門的時髦話題,它到底是什么?我們經過初略考研,認為它不僅僅是一堆無法承受的數字集合,還是需經過復雜云技術計算的海量資料,更是一項正在急劇膨脹的“新興產業”。有人把它譽為是未來的“石油”,潛力巨大、前程無量。
“大數據”這個聽上去極其專業的網絡熱詞,其實與每一位百姓息息相關。人活在世界上,天天會產生數據,又時刻在與數據打交道,還留下大量的數據痕跡。比如:一個人去醫院求醫配藥,“醫???rdquo;一刷,就會產生許多數據。去過哪個醫院,看過哪位醫生,買了哪種藥品,患有什么疾病,哪些生理指標不正常等,醫院的局域網內全會顯示出來。假如用磁卡去商場購物,買了些什么,花了多少錢,你常買什么食品,愛穿哪種服飾,“購物臺”上鼠標一點,一目了然。如是一家企業,從哪兒進的原材料,送到哪里去的產品,成品生產日期、質量、規格、價錢,職工人數,工資支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眾多情報都可在相關的管理網上查得……。像這樣從方方面面不同人群、不同家庭、不同行業(包括軍事)、不同系統、不同層面、不同地域(含國際)井噴出來的雜亂無章的數字,日積月累就堆聚成一片片、一張張、一庫庫、一機機海洋量的數據資料。
這些包羅萬象的原始數據,完全可以稱之謂“垃圾”。面對“水、氣、海、云”般的巨量垃圾數字,普通人是根本無法利用的。但經過軟件專家們用“云計算”技術,分別對涵蓋整個社會的生活、生產、軍事、政治等領域的大數據,進行收集、清洗、疏理、歸類、設庫、運算、建網等加工,通過互聯網大平臺,由“供給側”向“需求側”提供應用。“大數據”則在供、需兩側互惠互利原則的運作中,各側獲得不等的經濟效益。
有一則視頻對話,或許能通俗地幫助我們解讀“大數據”理念。
客戶欲向一家五星級酒店網購傳統老字號饅頭,店員問:要什么餡料的?并詢問了派送時必知的姓名、住址、電話。
“鮮肉饅頭或糖饅頭。”
“建議不買這兩種,因您患有血脂、血糖、血壓三高癥。”
“怎知道?”
“從你的信息資料中獲悉,推薦買由豆腐干、咸菜、精肉做餡料的咸饅頭。”
“那買12只。”
“三口之家要這么多嗎?”
“這也知道?那就少買幾只。”
“幾點送、送哪里?”
“過半小時,送到家里。”
“根據你現在所在的位置,從饅頭溫度、口感及雙方車輛行駛狀況分析,20分鐘后,在你回家經過的中山廣場東門口交貨最好。”
“怎么付款?”
“貨到,在你手機上按提示操作就行。”
讀完這段對話,肯定都會為網絡時代的高效而點贊,但同時也對“暢門入場的大數據”產生一種不安全感。一個人、一個單位的秘密,裸曬在網站上,太危險、太可怕了。
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出現,人們對它的認識往往會較片面,像一開始百姓把錢存到銀行的心理狀態類似。錢存在銀行里,任他們四處放貸,可靠嗎?但實踐的結果,到期本息分毫不少。核心原因是有契約、有《金融法》作保障。所以對“大數據”,我們既不用焦慮恐慌,也不可葉公好龍,更不要因噎廢食,而要敢于探索、勇于實踐。不過“擔心”的心態則及時地提出了一個很重要、很嚴肅的問題:隨著網絡的崛起,“大數據”的蓄發,黑客的影現,相關的法律、法規必須盡快建立并且不斷完善。
對眾多企業與地方而言,“大數據”尚處于創新、競爭的前沿。但它展示的遠景比石油還看好,并給每一位弄潮兒設置了平等的機會,就看你敢不敢去創?!這一點,中國的馬云和烏鎮已走在全國前列。
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支付寶的創始人,知名企業家馬云抓住了創建微軟件的機遇,創辦了阿里巴巴網站,在一批人才們的精心經營中,不斷地趕超雅虎、谷歌,成了中國經濟領頭羊、排頭兵。烏鎮這個不起眼的歷史古鎮,在高手林立的世界互聯網隊伍中,勇于創新,敢于迎戰,借助“大數據”的風力,把世界上頂級企業和有關國家元首請來,并把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性地引駐到水鄉烏鎮,使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聚焦點。
如今,“大數據”卷起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它必將開啟又一輪經濟轉型升級的新紀元。“大數據”這座全球性的“金山、銀山”,將作為“服務者”和“應用者”,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和財富。
讓我們振開雙臂,擁抱“大數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