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提及的一句話,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的注意——“嚴肅查辦、積極預防發生在基層尤其是‘三農’領域的職務犯罪,與國務院扶貧辦共同開展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孫丕恕說,要根治扶貧惠農領域的腐敗,實現扶貧脫貧的精準化,大數據的利用迫在眉睫。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現行標準下全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再次吹響了扶貧攻堅的“沖鋒號”。但長期以來,我國扶貧脫貧工作普遍使用漫灌手法,低效的根源在于無法實現“精準化”,甚至滋生腐敗。孫丕恕呼吁,將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扶貧工作中,開展大數據精準扶貧,可有效把貧困人口找出來,把致貧原因摸清楚,把幫扶措施落到位,把扶貧政策送到家,從而打贏扶貧攻堅戰。
孫丕恕因此建議,可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為每一位貧困戶建立“貧困指數”,甄別出最貧困的鄉、最貧困的村、最貧困的戶,使貧困深度看得見、摸得著,實現由定性到定量的精準轉變。
識別出貧困對象后,如何實現精準扶貧仍然面臨巨大挑戰。根據孫丕恕的了解,不同的貧困類型要求不同的扶貧模式,盲目撥款不僅無法將政策切實落到真正貧困的地區、家庭和個人,更無法解決多樣的貧困訴求,甚至造成腐敗滋生。他的建議是,在建檔立卡、項目資金、遍訪等內部數據的基礎上,通過與民政、教育、財政等部門數據、互聯網數據對接以及大數據分析,可精準分析致貧原因,并協助制定精準扶貧措施。
孫丕恕還提到,運用大數據技術可全面、動態地掌控扶貧項目實施與資金的使用進度情況,保障扶貧項目精準到位、合理開發,保障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全、有效地運行,最大程度發揮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對扶貧對象、扶貧標準進行及時調整,確保扶貧信息真實、可靠、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