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其中明確提出“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實現基于數據的科學決策,將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進步,加快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逐步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綱要為政府部門利用大數據提升治理能力指明了發展方向。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談創新發展理念時,首次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改變過去的傳統慣性的思維方式,用大數據的思維方式去思考解決問題。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領導干部大數據思維方式的建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需從“經驗主義”向“數據主義”決策轉變,真正認識到數據的價值。先拋開大數據的概念不提,我們國家的政府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系統已經實施了很多年,各政府部門也積累了大量關系國計民生的數據,但政府部門的領導干部在決策的過程中往往還是“經驗主義”主導,甚至不少領導不知道本部門有哪些數據,數據放在哪里。因此,領導干部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本部門的數據狀況,這些數據目前有哪些主要的應用場景,已經為本部門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發揮了哪些作用,是否曾經共享給其他兄弟部門以發揮更大的價值等基本問題。另外,還需對數據的價值和作用有基礎理解,有意識地提升數據支持決策的能力。
以利他分享的大數據思維思考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目前很多政府部門的數據實際上是處于信息孤島狀態,數據由于沒有與其他部門進行共享,也沒有實現開放,使得數據的價值發掘非常有限。而且,很多政府部門的領導把自己部門的數據看作是部門利益的基礎,認為數據的共享開放輸出就意味著利益的輸出,這種現象在數據能力強的部門體現得尤為明顯。領導干部需要認識到,部門的數據如果不流動起來,不與其他的外部數據進行融合,就會成為死數據,而真正發揮價值的是活數據。數據的外部性說明數據的價值不是只存在于內部,站在更高的層次和角度考慮政府數據共享才能使得數據的價值最大。
不少領導干部以政府數據的安全為由,或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的心理,對政府數據開放持拒絕或者消極態度。縱觀國外政府數據開放的歷程,基本是從信息公開起步,在數據開放方面本著“開放為默認,不開放為特例”的原則,才使得數據開放成為建設智慧城市或智慧政府的重要基礎。需要認識到政府的數據開放其實是在利用社會力量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因此,把與民生相關的、經過脫敏的政府數據開放給民眾以及企業,會促進基于大數據的創新創業發展,也才能讓數據通過流動和融合,發揮更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在服務型政府創建過程中,大數據對于政府提升管理效率、科學決策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都能夠起到關鍵作用。服務型政府的愿景是政府能夠為百姓提供互動、主動、有效的個性化公共服務,而大數據正是提供智慧服務的基石,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起的作用最為顯著。領導干部需要從這些目標中總結大數據所起到的價值和作用,有的放矢地開展大數據相關項目規劃和實施。
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治理需求,領導干部的思維模式需實現自上而下為主向自下而上為主的轉變,數據化決策、管理、服務和創新的能力亟需進一步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對大數據的認識不能僅局限在概念和產業吸引投資上,而是需要在推動政府治理創新上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唯此才能真正促進我國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