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誠:大數據可精細化推進“供給側”改革
需要產業發展推薦引擎系統和中國產業信息平臺
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平衡是國民經濟的平穩的決定性因素。要達到這個平衡,國家提出要供給側改革。看過很多供給側改革的文章,大部門比較宏觀,而筆者認為精細化推進"供給側"改革需要產業發展推薦引擎系統和中國產業信息平臺,需要大數據驅動,需要如大數據推薦引擎技術系統一樣形成有效的正反饋機制,精細化解決這個問題,簡言之:
1)全方位了解需求方(改革中的人民群眾)"健康"(不是盲目需求)的需求;
2)全方位了解供給方有哪些產業滿足這些需求。
很顯然這是一個產業發展匹配人民生活需求的問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產業推薦引擎,需要發展什么,調整什么需要根據人民生活的需求、地區需求,提供他們喜歡的產品和服務,這和電子商務網站的個性化推薦引擎的原理非常相似。智能推薦引擎在電子商務網站的的基本邏輯是什么?是根據用戶的需求,標簽,行為,熱門、興趣、地域、探索等邏輯,在商城發現符合用戶的產品,以預測群體的行為,推薦個人喜好的產品。在網上購物日益普及的今天,個人相對穩定的購買需求與網站提供的紛繁龐大的產品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信息過載"(現在是產業過載)和"信息迷失"(發展方向迷失,或者說不夠精細化)的現象日益嚴重。電子商務企業很好的利用了推薦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推薦引擎根據用戶標簽,行為,購物時間、地點等各種外界因素而提供給消費者越來越滿意的產品推薦。這種邏輯非常適合我們面前的供給側改革,改革者如何準確的把握和利用當前老百姓的生活消費需求,通過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所以筆者認為供給方改革就需要供給方推薦引擎!
這顯然這是需要大數據的思維,是一個大數據的問題,而不是口號和宏觀的問題,需要數據說話,數據管理,數據決策,一邊是老百姓需求發掘與預測,一邊是產品生產數量,質量,和產業產能比例。如何建立這樣一個算法模型,借力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讓生產的產品不過剩,消費者剛好喜歡。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個感性工程,所以我們需要用科學的手段解決,先建立起模型,然后不斷優化。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
1)供給側改革目標
GDP發展多少?各行業發展提高多少?人民有哪些需求?各種需求數據是多少?比如幾套房子,幾輛車子,這些全部需要根據13五規劃做大概的計劃,好讓供給方改革有個目標,有數據可依,有數據可管理,有數據決策。
2)供給側改革推薦引擎算法模型;
建立產業發展推薦看板,根據的確老百姓的需求和現有產業發展情況,推薦企業重點發展哪些產業,哪些行業,哪些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首先要自己自足(生活必須品),然后有自己的特色。例如西北地區服裝生產落后,依靠南方企業服裝生產滿足西北人的服裝需求,雖然物流很發達,但是還是耗能很大,運輸成本較高,一些生活的必須品最好能夠實現本地化生產;區域經濟發展特色經濟是說根據,本地區特色,組織有效的生產改革。例如甘肅隴西地區,首先要本地區的百姓的基本需求的自給自足,然后大力發展發展藥材企業。并集中發展地產企業,讓百姓集中住房,推進農業規模化種植。甘肅地區人民的居住和水資源可以集中起來解決。而不是各自為戰。
再如:去年的的"雙十一",某大型外資超市在天貓賣出了224萬升進口牛奶,接近中國人每天液體奶需求量的一成;不僅奶粉,日本馬桶蓋、韓國化妝品、美國手機等都在最暢銷的"海淘"商品中名列前茅……這并非簡單的"崇洋媚外",它反映了中國人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對消費產品質量的重視,更折射出中國長期以來"供給側"不足的矛盾。"這說明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比較低端,高端的產能需求、高質量的產品,國內供給解決不了;而供給的結構也出了問題。我國大量的供給產能是過剩的,而且是一種低端的產能過剩。"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從供給端進行改革。"通過這樣的數據分析,我們就需要加強供高端產品的生產。
這種模型要考慮當前,未來5年,十年的需求發展和變化,一旦建立,就可以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戰略進行實施。全國經濟發展一體化,計劃加執行。地方經濟發展市場化等發展策略,把這些策略確定為算法,通過數據公式去執行去不斷的調優,實現理念行為化,行為制度化,制度信息化,精細化、科學化是長久之計。
3)行業改革算法模型,行業不同改革的模型也不同,因此需要精細化改革思路,不能一刀切,需要數據說話;
工業供給側改革模型
農業供給側改革模型
金融供給側改革模型
房地產行業供給側改革模型
以房地產行業為例要化解房地產庫存
"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這是對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再次確認。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不僅因為這一行業能帶動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許多下游產業的發展,化解這些行業的產能,有效拉動就業,還在于從推進"人的城鎮化"考量,房地產業的發展是讓2.5億缺乏相應市民權利的城鎮常住人口能真正定居下來的必要物質前提。這是在調控層面消除供給制約。
制造業供給側改革模型
服務業供給側改革模型
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模型
電影行業供給側改革模型
每個都有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也有區域發展的需求,也有自身的特點,比如家電行業,全國人民的基本需求滿足的基礎上,有限發展智能家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家電市場。慎重審批因關系,因地皮優惠或者其他非市場導向因素的項目建設。將這種規劃形成數據,打分,有限審批分值較高的供給側行業改革方案。形成數據影響改革策略。今年蔬菜過年的時候價格如此之高,老百姓基本生活受到影響,那就是說農業行業都需要改革。這種改革的基本面就是要各個季度各種節日這個供給要跟上,要基本滿足。
4)供給側改革引擎部署路徑;
先由各個地方提出改革方案,然后由經濟帶統一協同審批發展,如無錫發展綱要提交長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收集經濟帶各行政區域發展綱要,然后再統籌規劃,在拿出統一的數據,反饋給無錫做發展調整。這樣形成倒三角的經濟發展綱要管理體制,然后運行,然后再反饋數據,然后再調整。這個和電子商務網站的推薦引擎的算法的自學習很類似,推薦的準確,算法繼續,不準確需要深度學習重新計算。
5)改革后的正向反饋機制
改革前和改革后之間什么關系是什么,如何評判我們的供給側改革推薦引擎是否合理,這些需要和行業改革滿意度,人民生活滿意度相關聯。反饋經濟規劃和改革模型的優化。同時建立預警機制,告知企業發展哪些產業有多大的風險,飽和度如何?
那么供給側改革推薦引擎的建立應該依托在什么平臺上呢?筆者認為我們需要私密的中國產業信息平臺,那就是全國產業發展數據查詢和分析平臺。先假設全國工商總局建立了一個所有產業互聯的平臺,如同電商網站,可以查詢去全國經濟指標,人民基礎的吃穿住行需求,查詢歷史行業和產業的技術數據,查詢單個企業數據,查詢行業數據,查詢行業數據,個性化推薦建立企業的類型,個性化推薦區域有限發展的產業類型等等。那么它就是改革的重要的數據平臺,筆者思考平臺承載功能如下:
其一,全國經濟指標,根據權限,聯合國家重要的統計部門,了解全國的經濟指標,假設如下圖:其二,產業數據查詢;其三,行業數據查詢;其四,區域經濟查詢、區域經濟發展推薦;其五,經濟指標發展分析;這個平臺的建立有利于,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科學化落地。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議認為,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平臺的建立有利于實現這些目標。
最后我想說,供給側改革,類似國家NRP(國家資源計劃),因為國家的人們的需求在一年之內基本是可以預測的,國家的資源也是相對比較固定的。如何管理,匹配,非常關鍵。資源豐富,需求簡單的時候管理起來相對容易,資源復雜,需求包羅萬象的時候管理起來就需要精細化,沒有大數據,沒有這樣的產業調整推薦引擎的思路實現起來舉步維艱,或者無從下手。
因此:精細化推進"供給側"改革需要產業發展推薦引擎系統和中國產業信息平臺!
以上的思路還比較粗淺,但筆者想要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要進行精細化,數據化改革。學習電子商務網站推薦引擎的商業邏輯完善改革的算法模型,持續優化,正向反饋。精細化的中國夢可以比較清晰分階段量化實現。
但又或許這是當下一種錯誤的提法。所以歡迎溝通。
本文由張涵誠(微信:zhanghanc)原創撰寫并投稿至中國大數據,轉載必須獲得原文作者和本站的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大數據www.thebigdata.cn,拒絕任何不標明作者和出處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