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舍恩伯格曾在《大數據時代》中提到,2013年將是大數據時代元年,意味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開始步入新的發展時代。繼續教育作為終身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立在初始教育基礎上的職后教育,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繼續教育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已經成為廣大繼續教育研究者關注的焦點。
一、大數據時代繼續教育深化發展的重要性
1.大數據界定維度
當前,關于大數據的界定主要有三種,即分別從數據體量方面、復雜性方面、價值方面對大數據進行界定。
在數據體量方面的界定最早由麥肯錫公司提出。2011年,麥肯錫公司發表了《大數據:創意、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領域》一文,文中把“大數據”定義為一些規模大到傳統的數據庫軟件工具無法對其進行采集、整理和分析的數據集。然而,麥肯錫公司并沒有明確說出所謂的“規模大”具體是多大,他們將“大”看成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即數據集會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大。
在復雜性方面,從復雜性程度來對大數據進行界定是由羅伯特·福來提出的。2012年,羅伯特·福來指出,排列數量巨大的有用數據源使得有效查詢變得異常困難,言外之意即是大數據的復雜性程度極高,因此,可以將復雜性視為大數據的第一屬性,“大”在這里不僅僅是指數量大,還指其復雜性大。
在價值方面,美國人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中,從價值角度對大數據進行界定。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是人們在大規模的數據上能夠完成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小規模數據上是沒有辦法完成的,通過對海量的數據進行挖掘及分析,能夠從中獲得無窮的價值。
2.教育領域中大數據與傳統數據的區別
在教育領域,大數據與傳統數據存在區別,分別體現在教育信息采集方法、采集過程、采集效果以及人才挖掘四個方面,具體內容參見下表。
3.大數據時代下繼續教育深化發展的方向
①繼續教育的科學決策需要依據大數據資源。在大數據環境下,繼續教育決策信息的把握,不僅具有及時性、全面性,還具有可利用性的特點,其中,及時性與全面性主要體現在數據信息的來源渠道更加廣闊、豐富,能夠自動追蹤和留存教育學習行為,可利用性主要體現在大數據不會出現折舊和貶值,其可以不斷地更新,不斷的釋放自身隱藏的價值。教育決策者可以通過大數據對整個繼續教育進行檢測和分析,尋找繼續教育發展變化的規律[1]。通過將教育數據進行量化分析,以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形式展現教育結果,使教育決策者進一步了解繼續教育系統特征,評估繼續教育發展進程,為繼續教育的發展做出更科學、更具有價值的決策。
②繼續教育的實踐方式需要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在大數據的環境下,通過挖掘不同成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存在的有用信息,可以進一步揭示成人學生的行為模式,幫助教育研究者重新審視繼續教育的需求,采用高新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找到符合成人學生實際的教育課程、專業教師,指導繼續教育的實踐方向,進而實現個性化教育。
③繼續教育的評價思路需要根據大數據時代進行拓展。大數據通過以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為獲取數據信息的載體,關注著每一位繼續教育對象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微觀表現,包括學生重復審題和修正答案的次數、學生實現停留在教師身上的時間、學生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的頻率等內容,大數據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情況下,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如實地反映出來,數據更為真實、自然。同時,大數據的數據儲備與技術理念可以實現繼續教育評價模式的多樣化,評價對象不僅局限于學生,還涵蓋了繼續教育課程、教師、高校等方面。
二、大數據時代下繼續教育深化發展面臨的機遇
1.高新技術的發展及產業升級為繼續教育帶來機遇
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高端人才的急切需求,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競爭等因素推動了我國繼續教育的發展。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科研數據、網絡數據和感知數據日漸豐富的今天,知識和技術的更新速度也比任何時期要快,傳統的“一次學習”的思想已經被社會摒棄,“終身學習”的觀念已經深深植入每個人的心中。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重心已經開始轉移,人力資源與自然資源、物質資源相比更具有發展優勢,以在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學界與教育界共同關注的焦點所在,大數據使“數據—教育”逐步走向聯合,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也變成了大數據時代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2]。
由于目前我國還處于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時期,我國的勞動力在行業、產業以及職業崗位之間流動與轉換的空間也在逐步擴大,而全球范圍內各國家之間的綜合實力競爭異常激烈,我國必須加快經濟發展的轉型,推動產業與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我國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需要廣大勞動者及各類專業人才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創造力,而繼續教育作為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成人的教育活動,更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把握大數據時代下知識更新和發展的巨大需求。
2.大數據時代使繼續教育中的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
由于互聯網的到來,人們的生活也因大數據時代逐漸變得豐富多彩,例如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上發表動態信息,便會有相應的功能提示“猜你喜歡”“你可能感興趣的人”等方面的內容;在淘寶、阿里巴巴等網站瀏覽購物信息,便會有相應的功能提示“為你推薦”“你可能喜歡”等內容……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提示,是因為大數據能夠及時、快捷地捕捉到人們在日常網絡生活所感興趣的信息,包括人們在網站上發布的動態信息、瀏覽過的網頁、購買過或關注過的商品等信息,這些信息通過數據集的方式被收集、匯總起來,再通過歸類、分析,最后可以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個性化推薦、個性化預測以及個性化建議。
大數據的這一項功能也能夠運用于繼續教育中,例如,在教師完成課堂授課后,可以按照不同繼續教育學生的學習水平、年齡特征、專業技能水平等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成人學生在接受繼續教育過程中的興趣點、關注強度及關注時段、與教師互動的情況等方面進行動態的捕捉分析,將分析的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和成人學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個性化教育的目標。在成人學生完成相關的作業時,大數據能夠充分發揮信息跟蹤與信息預測功能,對成人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進行實時分析,對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重新學習或重復練習,對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鞏固加深,并且將這些數據統一起來形成個人數據檔案,可以讓成人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方便其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還能夠使教師充分了解成人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情況,有助于教師向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3]。另外,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大數據了解每一位成人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技能、職業崗位等內容,隨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育,從而實現個性化教育的目標。
3.大數據時代下教育資源的擴充為繼續教育深化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近幾年來,我國的繼續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成人高考、遠程網絡教育、成人自學考試以及電視大學等教學模式已經得到蓬勃發展。一方面,我國各大高等教育學府的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高等教育機構的數量、專任教師的數量、高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教師的學歷結構等等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繼續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質條件[4]。伴隨著高等教育逐漸向大眾化的繼續教育演進,受教育者的專業選擇變得豐富多樣化,而我國人口結構改變也會使一些高等學校陷入生源危機,在現有的高校擴展形勢下,擴充高校教育資源,可能會使得高校教育資源過剩,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高校教育增量會由繼續教育的學生來填補,這也是繼續教育發展的一個機遇。
另一方面,高新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得繼續教育的教學模式得到很大的改善,遠程網絡教育、電視大學等繼續教育形式的產生,使得線上教育得到普及,為更多的人民群眾提供了繼續接受知識、接收技能教育的平臺。遠程網絡教育、電視大學等教育平臺的興起和發展,使得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的傳統高等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群眾接收繼續教育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傳統學校,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途徑不再是學校課堂,而是能夠通過互聯網或媒體接收繼續教育。
三、大數據時代下繼續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
1.繼續教育的地位面臨轉變
世界各國紛紛看準了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繼續教育能給各國的教育競爭力帶來的積極作用,發達國家常把繼續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為繼續教育能對活躍在科學技術前沿的知識分子及高技能人才產生巨大的作用,是一種可以把知識轉變為實際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且時間短、效率高、見效快[5]。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繼續教育還處在效率低、見效慢的發展階段,如何在大數據時代,知識爆炸的形勢下,盡可能的縮小我國繼續教育與發達國家繼續教育的差距,是我國繼續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
2.繼續教育的學習效率需要提高
在大數據時代下,知識信息的增長及知識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對如何提升繼續教育的學習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戰。大數據的基本特征是數據信息總量的迅猛增長,在此情況下,知識信息的總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傳統學校的一次性教育根本無法滿足科學技術對普通大眾的知識技能不斷更新的需求。在大數據時代下,繼續教育與現代高新技術之間的互動在不斷地增強,數據信息的發展為繼續教育提供了更豐富的教學內容,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充分發揮繼續教育“短”、“頻”、“快”的特點,提升大眾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識技能水平,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是繼續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3.繼續教育需要為構建學習型社會服務
在大數據時代下,現代生活以及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對如何創新繼續教育的發展模式及教育內容提出了新的挑戰。當下,科技水平的進步、生活方式的轉變為繼續教育提供了發展的平臺,外語能力的掌握、計算機技能的掌握逐漸成為大眾的基本生活技能。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大眾素質的提高,繼續教育面臨著更現實的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有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構想,而繼續教育作為中國教育夢想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夢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和實現“中國夢”人才的搖籃。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同樣需要以繼續教育為依托。由此可見,優化教育資源,實施素質教育、不斷進行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才有可能達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進而實現中國教育夢想[6]。
四、繼續教育適應大數據時代挑戰的發展策略
1.不斷完善繼續教育發展規劃
國家需要借助大數據的優勢,盡可能地收集、整合、分析數據信息,從我國繼續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以人才發展規劃和教育發展規劃為立足點,為繼續教育的發展指明道路[7]。由于繼續教育是一項非生活必須性的事業,因此需要具備完善的法律法規、詳盡的發展規劃作為持續發展的條件,在制定繼續教育發展規劃時,國家可以通過大數據充分分析特定地區的教育發展潛力,結合特定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適度的超前發展。
2.全面樹立開放型的繼續教育發展觀念
高校在發展繼續教育時,可以通過大數據的平臺,為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生提供更實用、更快捷、更有效的知識技能,才能吸引和調動更多的群眾參與終身教育的積極性,讓更多群眾接收繼續教育。繼續教育研究者需要通過網絡或移動網絡平臺,實時掌握最新的知識技能動態,并且了解社會各界群眾的真實需求,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借鑒優秀的繼續教育辦學經驗,不斷改革創新繼續教育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繼續教育,進一步促進產學研在繼續教育上的深度發展,最終讓繼續教育朝著正確的方向進發。
3.推動繼續教育項目的特色化發展
由于繼續教育的教育對象與普通教育的對象不同,因此,繼續教育可以借助大數據時代的特點,從海量的知識信息中選取富有教學特色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科的專業優勢,為成人學生量身定做合適的繼續教育規劃。高校在開展繼續教育工作時,必須將本校的優勢資源集中起來,以本校已有學科和專業特色為出發點,在繼續教育課程開發方面、教育師資的配備方面、繼續教育教學模式方面體現本校繼續教育的特色,為高校打造一個繼續教育項目特色化品牌[8]。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有利于指導繼續教育的實踐方向、有利于提高繼續教育決策的科學依據、還有利于拓展新的繼續教育評價思路,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國繼續教育面臨著許多機遇與挑戰,只要敢于正視大數據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勇往直前,才能開啟大數據時代下中國教育夢想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