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數據交易中心的設立漸進,上海市政府已經審議通過了該交易中心的規劃和建設方案。
1月26日,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在參加上海市十四屆人大第四次會議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專題審議時表示,我們不簡單追求時間上的第一,而是追求質量上第一,規模上第一。
隨著“互聯網+”的推進,大數據產業的價值正在凸顯。2015年4月14日,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落戶貴陽,此后,不少城市也開始醞釀發展大數據交易系統,近期北京大數據交易服務平臺、華中大數據交易所紛紛投入運營。
市場調研機構IDC預測,大數據技術與服務市場將從2010年的32億美元攀升到2015年的169億美元,實現約40%的復合年增長率(約為IT與通信產業增長率的7倍),而其中我國大數據技術和服務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1.4%。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處于國際領先的位置。
上海數據資源豐富,已經積累并將繼續產生龐大的數據資源。比如,上海擁有世界最大的醫聯數據共享系統,包含了近40家市級醫院,接入了200多個系統,有4000余萬的患者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還有4800萬張交通卡、每天30GB交通流量信息數據,亞洲第二的證券交易額,世界第一的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等。
不過,大數據交易涉及許多新的理論問題需要解決。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高富平就表示,大數據交易中的各種數據需要清晰界定,弄清楚來源及其合法性,是否涉及個人信息、商業秘密、國家秘密等。如果涉及個人隱私信息、商業秘密和國家秘密信息,那么該數據不可交易;如果涉及個人信息,那么需要進行去身份化處理,才能進入交易。這是大數據交易最難的部分,需要進行研究,制定詳細的規則才能進行。
再比如,數據的使用不具有排他性,如何界定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使用人與其他使用人之間關系,就需要建立數據交易規則。
周波表示,上海更加注重把(大數據交易的)規范和標準制定好,“我們的交易信息都不包含個人身份識別信息,并且也制定有效期,數據運用的單位和企業都有有效期。”
此外,周波說,上海更加注重安全機制,也是很開放的,引進了中央大的電信企業、數據運用企業,因為大企業有應用的需要。
而大數據交易中心的團隊是市場化、民營化的運作方式,政府只是在規則制定、重大事項、政策制定、監管服務方面花力氣。
上海市人大代表、陸家嘴(集團)有限公司區域經濟部總經理莊振文認為,政府應大力促進數據的共享和分享,首先是政府部門之間率先實現數據共享,同時以免費或者極低的成本費用,以提供數據資源的方式扶持中小企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同時,通過基于行業大數據的分析,為企業經營提供決策參考,預警并規避潛在的風險,提高創新創業的成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