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云計算等相關科技的迅猛發展,大數據的運用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本文通過分析大數據在《女神的新衣》這一綜藝節目中的運用,指出了此節目的創新之處,并且引出了在大數據背景下,電視節目未來的革新方向——制作前的數據分析、播出中的動態調整、推廣時的精確剪輯以及播出后的全面評價。
一、大數據
大數據指大數據技術及其應用,旨在從各種各樣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其特征被概括為4V,價值(value)、快速處理(velocity)、大量化(volume)、多樣化(variety),即意味著數據的大容量、類型多樣、對數據的實時處理,以提取到價值。
隨著數字化媒體、數字設備的發展與普及,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數據量已經達到了海量級別。而數據是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必然蘊含著不同人的行為方式、習慣、偏好等,大數據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分析與把握大數據,對于指導人類的生活實踐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這些大數據中,有兩類數據引人注意,一類是企業與企業、消費者之間的“大交易數據”,一類是來自互聯網、社區網企業服務網的“大交互數據”。
在我國,中國聯通、搜狐、京東等在自己熟悉的行業內實踐并推動著大數據的應用實踐。中國市值最大的三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基于其海量的用戶信息,擁有大量高質量數據積累及數據處理能力,其中阿里巴巴擁有著最大的網絡交易數據。而此次阿里巴巴與東方衛視合作的綜藝節目《女神的新衣》,便顯現出了天貓大數據的魅力,其對節目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二、大數據在《女神的新衣》中的運用
2014年8月23日起,《女神的新衣》在每周六晚東方衛視的21:15強檔播出。第二季于2015年8月8日播出。它主要由24小時制衣,T臺秀,競拍,排名這四個環節構成。它與天貓合作,開創了一種即播即買模式。
微博電視指數顯示,該節目首播即成功上榜并位列全國第二,在獨家視頻合作媒體優酷土豆平臺,24小時點擊量突破600萬,位列全網第一,10月25日第一季十期全部結束。
它采用全新的T2O(TV to Online)模式,由六位女神同自己的設計師合作,在24小時內設計出符合設計主題的時裝,T臺走秀,接著由四位品牌買手進行三輪的競拍,獲得此服裝的“版權”,與此同時服裝上線天貓網店,公布售價,無縫對接讓網友體驗真正的“女神同款”。每兩期,通過競拍價,觀眾評分及導師評分淘汰一支“女神團隊”。
縱觀節目,其中大數據思維體現在多個環節之中:
1.服裝設計過程中的大數據
在第三期節目中,女神尚雯婕專門查看天貓上的消費數據,從而了解什么顏色、款式、布料是當前消費者最喜歡的。
來自韓國的林珍娜也從 “明星衣櫥”APP那里,得到了4000萬時尚社區用戶沉淀兩年多的大數據支持:從款式到搭配,從觀賞性到實穿性,精準到內衣的顏色、襪子的選料等都有分析,這些數據幫助她迅速的把握了消費者的偏好。第三期林珍娜同款服裝在天貓銷量半小時內過百。
2.導師評價中的大數據
在節目過程中,其時尚導師也會在點評中穿插各種天貓大數據。如其第一期中,時尚導師天貓市場總監應宏在點評過程中多次運用了天貓大數據。在點評張馨予的服裝時,他說道“在天貓上搜張馨予同款的最多的省份是黑龍江,而且喜歡她的粉絲的核心的星座是巨蟹座”。同樣,在點評葉璇的套裝時,說道“看天貓大數據顯示,時尚套裝這個詞已經排到了前三位,它的年齡層次也非常清晰,是25歲到29歲的目標消費群,最愛買時尚套裝的是愛吃零食的射手座女生。”
3.播出中及播出后的大數據
從播出的前三期來看,在欄目開播20分鐘后,百度與天貓的搜索指數同步上升。伊芙麗的買手提到,其旗艦店方訪客較之前增長100%,成交額增長50%。
對傳統的綜藝節目的評價指標依舊是靠收視率、視頻點擊率、社交媒體的關注度、討論度等。而《女神的新衣》卻有了一種新的直觀的方式——天貓的流量、收藏量、銷量。
阿里巴巴擁有海量的用戶基數、海量的互聯網交易數據,其天貓大數據也應用在節目制作的多個環節中。設計服裝前根據設計主題,搜索消費者對顏色、款式的偏好,迎合消費者的需要。點評環節中,時尚導師根據女神及其設計師設計的服裝款式,結合相應的天貓大數據,來對其點評,有時甚至會給出相應的營銷策略。
《女神的新衣》除了收視率、社交媒體關注度等之外,還直接用赤裸裸的流量、銷量、爆款來完成商業價值的認證。
三、大數據下電視節目的革新
與《紙牌屋》不同,《女神的新衣》雖然也運用了大數據,但其只是運用了天貓的互聯網交易數,它更多的是監測用戶轉換為消費者后的天貓流量、收藏量、銷量等。雖說這只是大數據在綜藝節目的簡單淺顯的運用,是國內大數據涉足電視節目制作的一次試水,但其對以后綜藝節目、電視節目的制作也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將這種與大數據結合的思維拓展開來,這種模式可推廣到電視劇、綜藝節目的制作當中,大數據可以運用在電視節目的方方面面中。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17個行業所擁有的數據總量排名中,傳媒業占據第三位,僅次于離散式制造業和美國政府。在大數據位居前列的傳媒產業,在大數據時代具有先天優勢。
1.制作前的數據分析
大數據基于其海量的數據,可以形成一種全面立體的視角。系統的分析這些繁雜的數據,可以更加精準全面的把握市場狀況,在策劃階段就可以分析收視群的偏好,制作能夠滿足觀眾需求的電視節目,從源頭上便改變了電視節目走向。
通過大數據,分析收視群的年齡、性別、地理位置、興趣、消費習慣等,挖出數據背后收視群的偏好,如《紙牌屋》的制作,Netflix數據庫包含3000萬用戶的收視選擇、400萬條評論、300萬次主題搜索,是名副其實的“大數據”。這些大數據背后隱藏著觀眾依舊熱愛二十年前的劇《紙牌屋》,而且這些觀眾也幾乎和網站上大衛芬奇、凱文史派西的粉絲圈重合。于是這部由大衛芬奇導演、凱文史派西主演的《紙牌屋》在源頭上便把握住了觀眾的喜好,其熱播也就不難理解。
借助大數據,可以捕捉到觀眾對哪些題材、內容更感興趣。一個鮮明的例子是網絡點擊量高的文學作品,在其改編成影視劇后,收視率和票房通常也較高,如頻頻出現在熱門微博的《盜墓筆記》《何以笙簫默》等電視劇的信息。今年親子類綜藝節目的扎堆,與去年熱播的《爸爸去哪兒》有很大的關系,其超高的收視率、視頻點擊率、社交媒體上的熱議等這些大數據,使得制作商把握了觀眾對親子類節目的偏愛。雖然大數據技術不可能一下覆蓋整個電視產業,但告別傳統的閉門造車,轉變思維,從源頭上把握觀眾的喜好,以大數據為主要參考依據的制作方式,將很快成為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2.播出中的動態調整
大數據時代,電視節目的播出將實現數據化,這使得測量得以實現,這也將對電視節目在播出過程中產生影響。
互聯網時代電視、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一檔電視節目想要獲得觀眾持續的關注很難,老牌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早已出現疲態之勢,因為播出的節目是相對靜態的,而觀眾的需求則是動態的。
比較成功的是《中國好聲音》衍生出來的姐妹檔節目《酷我真聲音》,它根據百度搜索、社交媒體的數據來挖掘關注度高的學員,這些學員的背景、緋聞等都在網上引發了大量的爭議。《酷我真聲音》讓這些焦點學員在訪談中直接向觀眾解答他們的疑問,這檔節目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并緊隨著《中國好聲音》登陸浙江衛視。
傳統的電視節目早已定型,而大數據出現之后,便可隨時監測社交網站、論壇上觀眾的反饋。制作商可以依據觀眾的反饋來對節目做出及時調整。如現在很多美劇、韓劇會依據觀眾的評價,及時改變劇情發展,迎合觀眾口味。
這樣,大數據也使得觀眾產生了比以前更強的代入感,觀眾發表的意見會被迅速采納并反映在節目之中。這種良好的互動體驗可以提高節目粘性和收視忠誠度。
3.推廣時的精確剪輯
節目播出后,大數據也可以為推廣時的剪輯提供依據。以往的節目播出之后,只有收視率、點擊量等可以反映節目的人氣,而大數據可以監測出受眾的收視行為,如制作《紙牌屋》的Netflix便通過大數據分析其3600萬用戶的操作行為,包括用戶在何時暫停、回放、快進、停止等,甚至是哪些用戶在節目結束演職員表開始滾動時就關了節目,每天用戶在Netflix上將產生高達3000多萬個行為。
通過監測哪一部分重播次數最多、哪些部分會暫停、快進等收視行為,可以為剪輯節目的宣傳片提供依據,這樣能更好的把握住節目中受觀眾喜愛的熱點,更有針對性的剪輯宣傳片,以此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4.播出后的全面評價
傳統電視節目的評價體系多為收視率、視頻點擊率、社交媒體熱度等,收視率是基于抽樣而得的數據,其真實性、全面性本身就是個問題。而大數據背景下,將會有更為多樣的評價體系。如前面提到的用戶行為大數據與觀眾的評論等相結合,便可形成一個新的評價指標。而 《女神的新衣》中,天貓的流量、收藏量、銷量也是反應其收視情況的重要依據。
《女神的新衣》邁出了大數據在中國電視節目中運用的一小步,未來,大數據將越來越多的運用到電視節目的各個環節中,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節目生產、播出、推廣及評價方式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