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號稱要拯救世界的創業公司,傳說中參與過追捕本·拉登的行動,它的客戶包括CIA、FBI、美國國家安全局、摩根士丹利……
最近,硅谷神秘感爆表的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又輕松融到了8.8億美元,估值達200億美元,成為繼Uber、小米、Airbnb之后,全球估值第四高的創業公司。
與其一貫的保密作風一致,這次接受紐約時報采訪的Palantir內部人員拒絕透露投資人身份,只知道可能包括Bridgewater Associates、Tiger Global Management以及摩根士丹利等參與過前幾輪融資的投資方(傳說中還有“國民老公”王思聰)。Palantir目前還沒有實現營利,新一輪融資將被用于雇傭新員工和研發。
其實,說Palantir是家創業公司難免有些牽強,因為從它創建到如今有11年了。11年經歷11輪融資,總額約20億美元,讓投資人瘋狂砸錢卻始終對關于自己的一切諱莫如深,Palantir到底有什么能耐?
反恐、救災、抓洗錢都不在話下
簡單來說,Palantir就是收集大量數據,幫助客戶發現關鍵聯系,并最終找到復雜問題的答案(參見《大數據公司Palantir為何估值達200億美金?僅次于Uber、小米、Airbnb哦》)。目前公司兩大主要產品線包括Palantir Gotham和Palantir Metropolis,分別應用于國防安全與金融領域。
十年前的Palantir相當于數據分析界的“包工頭”,他們結合軟件和人工分析,從包括CIA、摩根士丹利和美國國家安全局在內的許多重量級客戶手中接活兒。而這些“活兒”則包括:預測阿富汗的叛亂分子放置爆炸裝置的地點、搜索金融詐騙的幕后黑手、打擊全球最大的兒童色情團伙、支持疾控中心對抗食源性疾病的爆發……
它最顯著“戰績”就是幫助多家銀行追回了前納斯達克主席Bernie Madoff所隱藏起來的數十億美元巨款。而至于“曾幫助美國政府找到本·拉登”的傳言,公司創始人之一Peter Thiel并沒有否認,但表示細節無可奉告。
不同于偏軟件或偏人工的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采用的是一種被它稱為“人機結合”的模式, 關于這種模式的優勢,Peter Thiel在其著作《從0到1》中有這樣一番論述:
……光憑人類智慧或計算機,并不足以保證我們的安全。美國兩個最大的情報機構使用的方法截然不同:中央情報局傾向于用人,而國家安全局傾向于使用計算機。中央情報局的分析師要排除的干擾太多,很難識別嚴重的威脅。國家安全局的計算機處理數據的能力很強,但機器自己不能鑒別是否有人在策劃恐怖行動。帕蘭提爾致力于克服這兩種偏見:運用帕蘭提爾的軟件分析政府提供的數據(比如,也門極端主義教士的通話記錄、與恐怖活動關聯的銀行賬戶),然后標記出可疑活動,供訓練有素的分析師審核。
在一本介紹本·拉登被捕始末的書《The Finish》中,作者Mark Bowden將Palatir的軟件稱為“殺手軟件”。福布斯也曾評價Palantir“將在美國商界掀起一場風暴”。
然而,頭戴種種光環的Palantir卻一再表示沒有上市的想法,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遲遲不愿上市是因為有情懷?
Palantir總裁、聯合創始人Alex Karp是硅谷公認的最低調的人之一,雖然從賬面上來看,Karp是個億萬富翁,但他現在唯一的長期居所,就是公司附近一棟租來的別墅。
Alex Palantir總裁、聯合創始人Alex Karp,來源:紐約時報
Karp對Palantir上市的態度很明確,上市“對我們公司的文化、業績都是有腐蝕性的”(投資人看到這段兒估計臉都紫了╮(╯▽╰)╭),他這樣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但同時,他也坦白每天都會有等得不耐煩的投資人來找他。
說到不愿上市的原因,Karp毫不掩飾自己的情懷:“當你在拯救世界、打擊欺詐和奴役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是在做了不起的事情。”Karp還聲稱Palantir在參與人道主義工作時,從來不會收取費用,這也是公司常常引以為豪的一點。“讓我感到擔心的,是我們和商業組織或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政府的合作。”
話雖說得漂亮,但Palantir這種對自己“正義化身”的塑造顯然不是人人肯買賬。表面看來是情懷遇上了商業,但是Palantir真有那么純潔嗎?
光鮮外表下醞釀著危機
由于經常接觸各種敏感數據,Palantir在合法性問題上常常引來爭議。對此, Karp是這樣解釋的:Palantir也在努力解決事關倫理的問題,但他們“無法控制客戶的品行”。
這計臉打得可響。故事還得從2011年全球最大黑客組織“匿名者”黑掉網絡信息安保公司HBGary Federal說起。當時,HBGary Federal 5萬封內部郵件遭到公開,Palantir的內幕也就是從這開始浮出水面。郵件顯示,包括HBGary Federal、Palantir和Berico在內的三家公司,曾受美國銀行委托計劃搞垮Wikileaks,手段包括向Wikileaks提供虛假信息誘其公布,然后再對其大肆抨擊。
期間,他們還通過分析瞄上了一位力挺Wikileaks的關鍵記者Glenn Greenwald,在給美國銀行的提案中,他們建議制造關于這名記者以及其他支持者的虛假信息,企圖以破壞他們職業生涯的方式來勸說他們放棄對Wikileaks的支持。
Palantir給美國銀行提交的提案ppt 來源:Quora
當然,Wikileaks本身也存在爭議,但是Palantir這些公司的做法卻難免讓人憂心忡忡。后來,Karp曾向那名記者公開致歉,但對經手這件事的員工卻只給予停職觀察的處分,而且一段時間后,這名員工繼續在Palantir上班。
如今,在Palantir的客戶中,像美國銀行這樣的商業組織越來越多,Palantir每年有一半的收入都來自商業組織。對于Palantir來說,問題或許已經無所謂是“控制自己的品行”還是“控制客戶的品行”,而是,作為一個手握上至國家機密下至個人隱私的重量級企業,那種深藏不露的作風是否還能為公眾所接受?既然擺好了扮演“監管者”的姿態,是否也該坦然接受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