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喊著大數據,但是你真的知道:大數據應該怎么用嗎?也許你正利用大數據評估學生,但你真的了解大數據嗎?你真的用對了嗎?
要說這個問題啊,他最有發言權咯!他就是《與大數據同行:學習和教育的未來》一書作者、被譽為“大數據之父”的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他是潛心十余年研究數據科學,是最早洞見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的數據科學家之一。
不久前,他在成都市第七中學發表了《與大數據同行——學習和教育的未來》的演講。小編精選了部分內容,一起來聽聽看,這大數據到底要怎么用!
大數據,讓老師們告別生產式的教育,給孩子個性化的教育
童年時,我通過《百科全書》了解世界各國的知識。如今,網絡帶動了各種數字化的劇變。我們得到越來越多的數據,但仍有一些東西在學校里并沒有改變——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沒有改變。教育就像打造一輛汽車一樣,教師像是流水線上的工人,給孩子同樣的教育內容,教育完了以后他們就進入市場。
用工業化的模式來教育孩子,這是荒謬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期望、希望。現在有這么多的網絡定餐選擇,有如此多的食物選擇,但為什么在這個世界上孩子們還是用同樣一種制造汽車的方法進行教育和學習呢?
有些人說是因為錢,因為我們不可能給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教育內容,但是我認為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我們的孩子們就是我們的未來,投入的時間,投入的資源,在將來我們會翻十倍的產出。只有兒童能夠發揮出他們個人的潛力,我們才能夠駕馭將來的這些挑戰。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不能再重蹈大規模生產的覆轍,當然也不可能給每一個小孩配一個老師。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有所作為,大數據能夠實現這種改變。
大家可能會說,我們一直在使用數據呀,大數據有什么不同呢?
事實上,過去收集數據非常困難,而且成本高。大家知道我們做了一些什么嗎?我們創建一些像流程、機制、方法等等,但這些都是在小數據上收集數據。因為我們處理不了大量的數據。
那我們怎么把教育當成大規模的生產來進行呢?正是因為個體化的教育太難實現,過去我們生活在一個小數據時代里。在學習環境中,如果只有小數據的話,也就意味著只能接收這個國家小范圍的知識和數據。我們也只能根據這些小數據看世界。換句話說,我們想了解每個學校,每個學生的潛力和需求,就需要去大學、高中、小學去評估、去測量、去看看。但是這實在是太蠢了,我們沒有那么多人力、物力、資源。
大數據能夠幫助我們解決沒有辦法收集分析大數據的困境,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那這對學習意味著什么呢?它不僅僅意味著能影響教學結果,還影響著決定者每個學生學習的方式和學習的內容。我們可以給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服務以及教學方式,也讓他們的學習變得越來越容易和簡單。
大數據,可以改善教學內容質量
大家現在都在用平板電腦,如果我們在某一個國家能夠測量,探索每一個學生都在用平板電腦閱讀哪些書籍,去探索每個人的興趣,那么這將會收集數據成為有意義的教材。因為它非常具有代表性,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針對這些教學材料進行互動。我們就可以通過大數據幫助我們找到哪些內容是大家喜歡的,它也能夠看到每個人都在做什么。
現在我們有了技術,有了數字,能夠獲得想要捕捉的信息,而且可以將所捕捉到的這些信息轉化成為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改善提高教學內容質量。舉個例子,我給兒子拍一張刷牙的照片,我想把他作為照片焦點,但當我按下快門時,他手上的牙刷成為了照片焦點,所以我需要重新再照,但兒子當時的笑容我卻捕捉不到了。而利用大數據技術來照相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大數據技術能把所有的信息都捕捉到照片當中來,人們隨時可以選擇焦點。這和大數據的分析原理是一樣的。
大家一定聽說過“翻轉課堂”。我們可以把課堂翻轉過來進行傳播,就是在課堂之外傳道授業,這樣我們可以把課堂作為其他的用途。翻轉課堂可以讓我們了解教學樓和課堂是做什么的。如果我們看平板電腦只是獨自學習,但是我們在課堂上可以集體學習,可以一起討論難題和挑戰,可以一起討論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這就是學校的角色,不是嗎?我們可以了解內容,可以自己去消化,但是我們必須去學校里面,向其他的老師學習,這就是社交意義。老師更是一個獨特的角色,它并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一個可以讓大家關注一場對話,讓大家進行互動的人,這才是老師的角色。
利用大數據,避免數據的獨裁
我們必須捫心自問,什么是成功?一開始我就說到了這點,我們必須要測量成果。哈佛大學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它應該是非常完美的,而且它應該了解怎么樣優化流程。但是這里有一個秘密,哈佛也不知道怎么樣優化學習過程,因為過去十年我就是哈佛的一名教授。哈佛之所以成功,并不是給學生最佳的學習環境,而是每次錄取最好的生源就可以了,這就是成功的秘訣。如果兩萬名學生每年都申請哈佛大學,只錄取十分之一的,所以它當然是成功的。
我們只錄取最聰明的學生,這就是哈佛完美的原因。它花了很多錢錄取最優秀的學生。但是如果我們以低成本錄取學生,如果我們誤用了數據會發生了什么樣的結果呢?可能就會耽誤這些學生的未來。
這是非常危險的誘惑。我們可能會基于用數據來篩選、過濾哪些學生進入到某個學校,某個職業。有些學生成績非常好,但是他們并不能成為科學家。有些學生英語(精品課)不好,所以就不能成為語言專家。這就是大數據帶給我們的困惑。我們完全把學生的未來和這種預測綁定到了一起,而且在過濾老師的時候也是如此,就是數據獨裁了。
但我們說與大數據同行,向大數據學習的時候不是這樣的意思。我們的核心是要使用數據去提高和改進學習的過程,學校、家長、教科書等等各個利益相關方能在學習環境中都要得到良好的反饋,然后他們才能夠提高,從而變得更好。
在將來的時代,我們只有通過變革才能實現成功,也就是讓孩子發揮出潛力。請大家去駕馭大數據的力量,讓我們打造更好的未來。
本文整理自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成都市第七中學發表的《與大數據同行——學習和教育的未來》的演講,未經本人審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