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霸星出世,四輔變,六甲亂,主天下大變……”太史令唐昧一席話讓楚威王雞血滿懷,仿佛霸業所成,指日可待。呵呵噠地喊著我要我要,于是,《羋月傳》主角很快誕生了,但因為女兒身,霸星坎坷不斷。這就是用古代占星的大數據手法,告訴觀者:女主如今苦逼遭的罪,是為來日牛逼奪得魁,畢竟,天降將大任于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其實,明眼人大都知道,所謂占星,一直是古代預測福禍的重要手段,官辦欽天監的智慧擔當們拿先人們的經驗數據總結,用于現世,不斷加入新的智識,傳于后世,最后鑄就了一套成熟的算法,被列入古代皇家仰賴的道統(若覺占星是沒有任何科學的迷信,勞請點擊關閉頁面)。將其比作古代的大數據技藝實現,絕不為過。
只是,有了現代高速計算的基礎,和豐沛的數據資源,當代大數據的算法更加明晰,也更有自然學科的理論支持,比那些總蒙著神秘學面紗的占星看上去更“科學”。但它們的基本方法和用途還是一脈相承——總結、分析過往、當下數據,由此預測未來——所以,小郝子借《羋月傳》其中種種,說說大數據的真諦。
太史令的實誠,大數據的假象
劇情沒有按照楚威王期望展開,小霸星是個女嬰,結果老人家盛怒,急招“霸星論”的唐昧,結果唐昧實誠,只據星相言事,說:“陰陽相淆,殺氣沖天……若為女子,福禍難料。”結果,被拖出去,剜去雙眼,落得血淋淋、慘兮兮的結局……
實際上,更多操演大數據的人,沒有唐昧那么傻,主上性格暴戾,自然會玩得玄虛些,知可言,言不盡,明哲保身要緊,若是他再雞賊點,早點在已知的大數據流程中做些手腳,自然不會落得如此結局。
比如,當下有些大數據的操演者,更是七竅玲瓏的心,了解領導偏好,針對地提供一些所謂大數據跑粗的結果,呈現“御前”,爭寵取信——改一改大數據模型中的前端假設條件,再借各種理由清洗一些“刺頭”數據,呈現給宗主的“料”,既討喜,又不會把自己置于險境。反正數據就像人,放進“刑房”里“用刑”,總能獲得你想要的結果,這就叫“數據拷問”。
正像二戰時日本海軍傾全力發動中途島海戰,根據所得數據做各種戰前推演,結果,參謀將軍們不斷加入對己方有利的數據、條件,比如約克城號航母遭重創,不可能20多天內再出戰,天氣使日方更易隱秘行蹤,中途島防守薄弱,太平洋艦隊未有察覺……結果沙盤推演顯示,日方可獲大勝,因此,方案很快取得大本營首肯,日海軍傾力“奇襲”中途島。
可事實上,美軍不僅破譯日方聯絡密碼,更清晰其欲襲方向,且約克城號順利參戰,結果美方大勝,山本五十六擔責,而那些依照“大數據”預演戰事的參謀們全身而退,法不責眾。
國家的運,自己的命,理性人的假設下,更多人選擇后者,所以,諸位企業的當家人,遇到唐昧這樣的大數據人才,請好好珍惜,就“娶”了吧,反而是那些天天贊歌不斷、玄虛不實,切切當心,搞不好,他(她)就在為你“制造”大數據假象。
楚威王盡信數,大數據也作死
另一方面,不可不說,楚威王盡信數,之前一味認定唐昧的“霸星”說,之后,又相信占星大數據的“天象已顯,非人力所能改……”不敢逆“天”而行,除掉可能的禍害。可憐的是,威王卻失察于宮斗假設、王后心機,結果,因羋月告發,他得知其母宮外受苦,又被其苦肉計相逼,以致舊傷故疾并發,很快一命嗚呼。
所以說,盡信數不如無數,大數據產生的論斷,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任何不智的忽視與不理,終究會作死自己。
如出一個膀胱的尿性,2008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CDS(CreditDefaultSwap,信用違約掉期),它就是金融機構在經濟上升期,借大數據“做”出的一種金融衍生品。機構們有意將原本可能是“爛蘋果”的資產切割,打包,扮作高大上的CDS“果盤”,結果,對手和各大評級公司用所謂數據模型驗證,紛紛稱贊這些“果盤”,驚為天人,給予優質評價、保險,在華爾街的欲望與貪婪下,它迅速成為寵兒,交投兩旺。
不幸的是,隨著經濟大勢走衰,原本的各項假設再也滿足當年條件,以至于CDS市場迅速崩塌,其超高杠桿牽連美國證券市場隨即雪崩,以致全球金融快速走向沒落,爆發全球性經濟危機。
當年為其“造型”的雷曼等金融巨子自嘗盡信大數據的苦果,無奈,窮途末路、裁撤員工、倒閉了事,真正嘗到了大數據作死自己的滋味。
要知道,彼之甘露,可能是汝之砒霜,在沒搞清真實原由的情況下,便盡信所謂的大數據論斷,只能說智力也是被狗給啃了。
占星也好,大數據也罷,是工具、手段,背后一套復雜的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難免“無知少年勇赴約,只得彎腰不眠夜”……好吧,腦洞開太大,其實《羋月傳》要說的,是另一種宮斗倫理,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