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數據,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專業名詞對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究竟意味著什么?它們又該如何定義和分類?日前,在由合肥工業大學承辦的2015年中國管理學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善林從資源觀的角度指出互聯網與大數據對于當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楊善林院士指出,“蒸汽機”、“電力”這兩類人造資源的發明和使用,先后引發了人類歷史上的兩次工業革命,而互聯網與大數據作為人類有史以來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最為廣泛的人造資源,勢必將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到來。
據楊善林介紹,互聯網與大數據作為一類新的人造資源,正在不斷融入到傳統產品中,成為產品的一個關鍵零部件,這使產品逐步成為智能產品和互聯化的智能終端。“比方說時下大熱的智能機器人研究,智能機器人融合了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等程網資源,正是互聯網和大數據資源型特征和價值的具體體現和應用。”
據了解,在“互聯網前時代”,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各類自然資源及人造資源的利用,已經形成了相應的產品設計與生產方式、服務提供和交易方式、經濟組織與發展方式。互聯網與大數據作為一類新的人造資源加入到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引起產業發展的重大變革。智能制造、精密醫療、智慧城市、教育技術、大腦計劃等,都是融入互聯網大數據資源后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初始形態。
楊善林認為,互聯網與大數據已經成為現代產業創新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正在推動著服務業、制造業和資源性產業的持續創新,不斷創造和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大數據資源,必將推動經濟的轉型升級,促進我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