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在部署運用大數據優化政府服務和監管、提高行政效能上的不斷加強,地方政府對于開放數據的態度正在逐漸轉變,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意識到“數據是一種財富”,北京、上海等全國多個地方政府均在一定程度上開放了政府數據。
一位市民出國旅游需要證明“我媽是我媽”,這讓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拍了桌子,反映出某些政府管理部門和企業在建設誠信體系方面理念落后和動作遲緩,而如果實現了大數據聯網,完全可以由政府部門內部調取,不必讓市民急斷腸、跑斷腿。
部分政府部門在對大數據開放上所持的消極態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府大數據價值的釋放。在賽迪智庫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所所長安暉看來,大數據走出政府“圍墻”的核心問題在于政府自身的意識。
“國外認為政府使用納稅人的錢獲得的數據,就應該為納稅人所用,所以主導觀念就是開放。而政府部門對于數據的態度是,除非需要,否則不開放。”安暉這樣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王叁壽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地方政府的確在對于大數據開放態度上有積極轉變,但他也同時指出,光有態度并不夠。
因為這樣的開放姿態可能摻有“水分”。一種情況是將政府部門數據交給自建的數據中心,實際上并沒有做到完全地面向市場主體開放。另一種情況是開放數據的價值很少,低價值密度的數據無法被市場主體有效利用。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數據資產的重視所產生的一個副作用則是政府部門將數據據為己有,這涉及到政府部門的利益問題。政府部門只有改變觀念,轉變職能,才能打破這種壟斷,真正做到數據開放并服務于市場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