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已經提出將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那么,大數據將會對教育產生什么影響呢?昨日,有“大數據時代預言家”之稱的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成都七中做主題講座時預言,未來,傳統教學模式將會因大數據發生重大變革。
互聯網正快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有什么沒有改變呢?“世界上大多數的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沒有改變。”舍恩伯格說,這些學校就像生產一輛汽車一樣,在流水線上對學生進行同樣的裝配,然后將他們送入市場。
在他看來,最好的教育,是為孩子們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潛力。“這在過去看來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沒有這么多老師。”他說,現在借助大數據,學校可以實現給學生量身打造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優化學習過程。
“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哈佛也不知道怎么樣優化學習過程。”他也曾在哈佛任教。他說,哈佛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大學,并不是靠給學生創造最佳學習環境,“它的秘訣在于只錄取最聰明的學生”。
在大數據引發的教育變革中, 他非常看好中國學校的表現。“中國在過去十年有了驚人的突破,我認為你們有非常強的適應能力,善于采納新的思維模式。”
講座現場,有老師告訴舍恩伯格,當前已經有不少學校開始注意收集相關數據。舍恩伯格在給出數據挖掘建議的同時,也告誡學校要警惕“數據獨裁”。
“未來,我們可能會基于數據來篩選哪些學生應該歸入哪個層次,進入哪個學校和專業。我們完全把學生的未來和這種預測綁定到了一起。我們也很可能會用這種方式來篩選老師,來判斷他們適不適合這個工作。”他把這一舉動稱為“數據獨裁”,而他本人是非常反對這一做法的。“因為它很危險。如果誤用了數據,就可能耽誤學生的未來。”
有老師問,使用大數據是希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最優秀的人,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做到,作為老師,應該如何看待這個落差。
“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臉書的創始人或是馬云,大數據也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一定能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如果這個學生天資不聰明,他可能不會成為超級明星,但作為老師,我們要通過教導和引領,讓學生能夠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