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來,高速鐵路線路的不斷延伸和拓展,對于鋼軌線路的維護與保養,新一代鐵路人更是用“零誤差、零故障、零缺陷”這樣的標準來苛責自己。石家莊工務段肩負著維修、保養京廣、石太客專、石太線等2600余公里的鐵路線路,面對每天海量的任務和廣袤的線路,他們通過自主研發的安全生產指揮系統,實現了安全基礎管理、預警信息監控、過程監控、評估考核等等一系列相關子系統的無縫銜接,而在其中“大數據”的應運和共享,徹底讓養路工“鳥槍”換“炮”,搭上了信息時代的“快車”。
有了“大數據”能睡安穩覺
姚炯,是石家莊工務段西站車間主任。車間管轄著石太客專、石太既有線共計35公里正線線路設備,面對海量的工作任務,車間100多號人,如何分配?沒有使用“大數據”以前,基本上是憑經驗、靠預判,往往該整的設備沒有整,不該整的反復整,不是干不到點上就是干不到位,職工們吃苦受累不說,效果還不盡如人意。
現在好了!每天晚上打開電腦,點擊進入“段線路設備病害數據查詢系統”, 線路上有多少病害、哪個病害嚴重需要先整、哪個病害輕微可以緩一緩,一清二楚、明明白白。這些數據以及分析資料,都得益于該段自主研發的“安全生產指揮信息系統”。
“用數據說話,靠科技吃飯,我們現在整治病害就像長了眼睛,不僅能準確定位并且打的還是‘殲滅戰’”。說話間姚主任的手機響起,短信發來了今天管內設備整治后的注銷通知單。
依托“大數據”管理變服務
李瑞海,是段物資科科長。鐵路工務段是一個設備單位,鋼軌是最大的消耗品。沒有用上“大數據”以前,全段各車間班組的設備用料情況,基本上靠電話和紙質上傳,速度慢不說,還會因為許多人為的因素,有時候還會因為一根急需鋼軌,不得不出動一趟軌道車專程運送。
現如今,他們通過建立安全關鍵風險電子管理臺賬。“我們現在是‘照單抓藥’,如果說以前是管理多一些,現在則是主動為現場服務更貼切”。李科長如此說。
就拿石太線來說,這是典型的山區重載鐵路,小半徑、大坡道,僅曲線就有412條,占線路總長的一半。由于曲線鋼軌側磨快,一般8—18個月就要更換一次,更換后必須補充備用鋼軌,以保證現場急需。
在沒有使用“大數據”前,補充備用鋼軌首先由車間向段技術科申請,段技術科審批后下達計劃,材料科根據技術科的計劃安排軌道車送料。“現在好了,利用‘大數據’哪個車間、哪個班組、哪條曲線缺料、缺多少料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能看到,‘大屏幕’上都有顯示,‘紅顏色’的是我們一兩天內必須審批的。”技術科科長孟軍感同身受。
運用“大數據”決勝千里外
鐵路點多線長,人員分散。如何管理、怎樣指導以及隨時了解現場真實狀況,這對許多基層單位來說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和課題。
石家莊工務段依托局域網、FTP技術和遠程控制軟件,研發出“安全生產定位視頻監控系統”。
進入石家莊工務段調度室,大屏幕上管轄的京廣、石太客專、石太線等2600多公里線路盡收眼底,每條線路上,星星點點的車間工區星羅棋布,放大后,一個個或紅或黃的光點熠熠生輝,這些就是在線上堅守崗位或者正在作業的工班長以上管理人員,攜帶的定位手機發出的實時信號。
去年12月30日,石家莊南站三場發生一起道岔無表示故障,該段立即通過“安全生產定位視頻監控系統”,第一時間通過手機定位系統通知附近人員立即趕往現場,并借助手機拍攝上傳照片確認為道岔尖軌擠煤塊。從事發到消除故障僅僅用了短短15分鐘,將故障對運輸秩序的影響降到了最低,這在以前絕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大數據”就像我們的“水晶球”,有了它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已經不是奢望。現如今,石家莊工務段的養路工們已充分享受到了“大數據”給他們帶來的“甜頭”,感覺“手夠得著了、眼看得清了、腿跑得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