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關于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個人風格問題炒得風風火火,甚至已經到了要他做親子鑒定來澄清事實的地步。雖然不落俗世的佛家這次和高科技的基因技術是通過并不光彩的事件走到了一起,可是從另一角度來說,塵世相對污濁些,想出淤泥而不染,還真的要指望這些前沿科技出手相救。
親子鑒定這項技術,或者這項服務在近年來呈現逐漸升溫的趨勢。一方面雖然折射出人性互相間的不信任,但另一方面卻也是社會的進步,是對法律工具的重要補充。不僅是親子鑒定,很多其它領域也非常依賴基因遺傳技術的進步,比如醫療、個性分析、公安系統等等。而遺傳基因領域近來非常多的技術突破,則是托了大數據的福。
直白點說,只把遺傳技術用來做親子鑒定其實是巨大的浪費,尤其是這種桃色風波,更是暴殄天物。遺傳基因分析的應用,在如今已經上升到可以預測重大疾病、個性天賦研究等領域。比如蘋果CEO喬布斯,在生前曾花費10萬美元對自己的腫瘤及全基因譜進行了測序。早前著名好萊塢安吉麗娜朱莉也曾在媒體前透露,通過基因檢測選擇了切除乳腺手術,將患乳腺癌風險從87%降到了5%。強大的明星效應引領起了基因檢測的熱潮,也把這個神奇的技術推向了大眾的視野。
大數據的發展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包括釋永信
那么大數據具體是怎么發揮作用的呢?
舉個帕金森氏病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帕金森氏癥是一種全球范圍的、患病率僅次于阿茲海默氏癥的神經退行性腦部疾病。如果使用某種可穿戴設備,24×7全天候地在后臺實時收集和傳輸相關客觀數據。那么研究人員就能以每秒數百讀數的速度分析來自成千上萬患者的數據,同時獲得海量數據以用于探索模型和獲取新發現,再也不必受限于零星收集得來的少量數據信息和繁雜的書面患者日志。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一項遺傳學突破,也是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據報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 Applied Science)的計算機科學家們處理了有關一種重要蛋白質的一些大數據,并發現這種蛋白質在人類歷史上的聯系網及在復雜神經疾病中所起作用的線索。
同時近期許多科學家團隊都在同時進行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的工作,比如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已知遺傳因素的疾病,完成了迄今為止關于復雜疾病中遺傳因素影響的最大擴展研究分析,他們分析了超過1.2億位患者記錄,從中找到了上百種疾病的共影響因子,構建出了能用于指導研究人員基礎研究,臨床診斷應用的一副獨特的遺傳圖譜。
這種大數據分析亦被通俗地稱為“疾病預測”,目前能夠檢測到的基因缺陷有上千種,包括常見的單基因病如血友病、白化病等罕見病,還有腫瘤類、糖尿病、高血壓、哮喘等具有遺傳傾向的疾病。
大數據為很多遺傳學的突破提供了重要幫助
而在發現個體天賦方面,大數據也有貢獻。早前就有科學家懷疑舞蹈天賦很可能是基因在起作用,于是,他們從85位舞蹈家及其父母身上提取DNA,并將其與一組普通人和一組運動員進行對比。結果發現,這些基因并未控制著某種特殊的身體能力,但它們卻控制著身體中兩種已知的和社交與行動能力相關的化學物質:serotonin(5-羥色胺)和 vasopressin(后葉加壓素)。科學家沒有猜錯,舞蹈家體內這兩種化學物質含量確實明顯較多。也就是說,出色的舞蹈家社交能力都相對較強。如今將大數據的實力在這個領域得到發揮,相信更多的天賦密碼將被破解,著實是為教育領域、科研領域、體育乃至一切人類社會帶來的極好消息。
另外,早前也有研究表示遺傳基因與婚外情的幾率也十分相關。真的事態變得不可收拾,釋大師甚至可以拿“基因就這樣”來挽救自己,畢竟貌似本身對高科技比如手機電腦豪車等也并不反感。